對創業者來說,夢想是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對自己的承諾,更是一個提供創造和想象的動力;而有一個廣闊的舞臺,則更是創業者實現夢想的肥沃土壤。
繼2013首屆大賽成功舉辦后,第二屆江蘇科技創業大賽繼續為有夢想、有創業夢的創業團隊及企業搭建筑夢、圓夢的舞臺。依托江蘇強大的政策優勢、一流的環境氛圍、完善的孵化園區和發達的創業投資,江蘇承載著國內外創業團隊和企業的激情夢想并一步步化為現實。
江蘇創業大賽再撒“英雄帖”
2013年底,第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北京舉行。從全國13309個報名項目中脫穎而出的30個項目,分別爭奪大賽創業團隊組、初創企業組和成長企業組的第一(各1個)、第二名(各3個)、 第三名(各6個)。經過激烈角逐,江蘇賽區共有9個項目獲國家獎,其中第一名1個,第二名4個,第三名4個,獲獎項目數占全國獲獎總數的30%,位列第一。
如此驕人的成績讓江蘇開啟的首屆科技創業大賽嘗得了甜頭,也讓更多有志于創業的團隊及企業看到了希望,紛紛來蘇躍躍欲試。
2014年3月,江蘇啟動第二屆科技創業大賽,得到了國內外創業團隊及企業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共吸引了1947家創業團隊及企業報名參賽,較首屆大賽增長了19%。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推動科技創業,實現人才、技術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爆發式增長的先進生產力,是江蘇長期以來堅持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上世紀80年代,江蘇在全國率先確立科教興省戰略,進入新世紀又作出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重大戰略部署;“十二五”以來,江蘇把創新驅動戰略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把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確定為基礎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經濟發展。
近年來,江蘇又提出大力弘揚“三創三先”的新時期精神,更加吸引無數海內外人才不遠萬里情灑江蘇熱土。累計引進海內外人才9萬多人、創新創業團隊2200多個,有320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目前,江蘇已成為全國創新活力最強、創新成果最多、創新氛圍最濃的省份之一。
良好的發展態勢、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強大的政策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有創業夢想的追夢人來到江蘇,在江蘇找尋適合自己成長的沃土,開啟創新創業之旅。
政策向創新發力金融為創業解憂
對創業者來說,一個好的項目意味著為創業開了一個好頭,精湛的技術、執著的創業精神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內動力,而有力的科技政策、金融支持則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力。
近日,江蘇省科技廳公布了2014年度省級科技計劃支持項目名單,首屆科技創業大賽26個獲獎并落戶江蘇的項目得到省科技廳科技計劃立項支持,省撥款達3000萬元,引導創投機構等社會投入達2.73億元。
而依靠物聯網走上創業之路的陳勇,正是受益者之一。
2000年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的陳勇,滿懷一腔“科技興國、實業報國”的熱血,先后辭去國有銀行信貸經理、上海交大校長秘書的工作,不甘于平淡、不安于閑適地走上了科技創業的道路。
2009年在國家對物聯網高度重視的號召下,陳勇和創業團隊開始將國產芯片和物聯網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從中試圖找到國產龍芯的市場位置,同時開發物聯網應用產品。
然而,作為中小型企業,在起步階段,資金一度成為陳勇創業最大的困難。
2013年,作為初創企業組參加首屆江蘇科技創業大賽獲得了三等獎,創業大賽提供的30萬元無償創業基金的資助,讓步履維艱的陳勇喜出望外。
接下來更讓陳勇喜上眉梢的是江蘇銀行主動送上門的貸款資助,為企業量身定做金融方案,解除了企業的后顧之憂。
如今,陳勇成立的江蘇龍睿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物聯網通信協議-C-MAC及無線模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成功用于智能農業、智能家居、智能礦山、智慧城市等方面。
記者了解到,在加強參賽項目后續服務對接方面,江蘇省科技廳積極推進參賽企業與金融、創投機構的有效對接,截至2014年上半年,江蘇高科技投資高投集團有限公司等79家省內外知名創投機構與參賽項目進行了投資洽談,投資額度達2.24億元,有力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此外,江蘇繼續抓住深入推進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省建設的契機,加快建設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遴選近8500家企業進入省科技金融風險補償備選企業庫。以“首貸”“首投”“首保”為重點,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的穩定器和助推器作用。
孵化器培育創新創業金種子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主題,創業是經濟繁榮的動力。在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依靠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今天,支持創新、鼓勵創業更是時代賦予江蘇率先發展的神圣使命。
目前,江蘇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期。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重要載體,連接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紐帶,孵化科技企業和培育科技企業家的搖籃,已成為江蘇各地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
自1989年江蘇第一家孵化器成立至今,科技企業孵化器經歷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由弱轉強的發展過程。截至2013年末,江蘇全省已建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已達到446家,國家級科技創業載體達107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達93家、國家大學科技園11家;孵化面積達到241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4930家;在孵企業從業人員570579人;累計畢業企業6496家。全省孵化器數量、孵化場地面積、在孵企業數量等指標均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已初步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模式。
一個人才,集聚一個團隊,培育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江蘇的光伏、物聯網、納米、軟件等新興產業代表性企業都誕生于孵化器,可以說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高科技新興產業培育的搖籃。
目前,江蘇科技企業孵化器已覆蓋軟件、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動漫、環保、新材料、工業設計、微電子、光機電等多個產業領域。憑借其市場化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新模式、較完善的科技創業支撐體系,日益成為江蘇“筑巢引鳳”和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
兩屆江蘇科技創業大賽的舉辦,不僅僅是弘揚“三創三先”新時期江蘇精神的具體實踐,更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舉措。為江蘇科技型中小企業搭建了服務平臺,激發了全民創新創業精神,營造了一個“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濃郁氛圍。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省政府黨組成員、科技廳廳長徐南平指出,下一步將繼續在三個方面加大江蘇科技創業大賽工作的力度:一是采用“民辦公助”形式,推動社會力量常態化主辦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打造江蘇科技創業大賽品牌,營造創業氛圍;二是設立江蘇省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科貸通”風險補償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創業型企業的發展;三是大力支持各地孵化器建設,特別要加強專業化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創業者和創業型企業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敢于創新創業,勇于握住時代的脈搏,將個人的夢想與祖國之夢、民族之夢融為一體,懷著一腔凌云壯志扎根于江蘇這片創業的熱土之上、追求中國科技夢的創業者們,注定將在江蘇追夢的大路上一展宏圖。
■第二屆江蘇科技創業大賽介紹
2014年第二屆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暨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江蘇賽區),由江蘇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共青團江蘇省委、省工商業聯合會等單位共同指導舉辦。
第二屆江蘇科技創業大賽自三月份啟動以來,半年的時間里,得到了國內外創業團隊及企業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1947家創業團隊及企業摩拳擦掌,積極報名,報名數較首屆大賽增長19%。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創業大賽的號角同時在海外吹響,共有108家海外創業團隊家報名參賽。經過季賽、地方初賽、海外分賽、半決賽等環節的層層篩選,最終35家創業團隊及企業站在了總決賽的舞臺。
他們是一批年輕化、高質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匯入到江蘇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洪流中來。他們中有中科院博士變身的科技創業者,也有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女性創業者;他們的項目中既有全球首臺影像引導無創肝纖維化診斷系統,也有解決電商發貨難的自動化“網倉”系統。此次獲獎的項目涉及電子信息、互聯網、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其中生物醫藥行業占比最高,約占29%。經統計,創業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為40歲,最小年齡為28歲,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4人。獲獎創業團隊及企業共擁有專利技術226項,其中發明專利109項。
選手通過現場答辯、評委互動等環節盡情地展示了項目,講述了他們的科技創業夢。組委會采用了市場化的評價機制,特別邀請了5位知名的創投專家、金融專家和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還邀請了25位創投、技術專家等組成評審團,共同為參賽選手打分。
對此次大賽,江蘇省科技廳給出了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支持。對總決賽獲獎的創業團隊和初創組企業,6個月內落戶江蘇的,將納入下一年度省創新資金計劃立項支持;對總決賽獲獎的成長組企業,納入下一年度省科技支撐計劃立項支持。借助大賽市場化遴選項目機制,以大賽專家意見作為項目立項依據,省科技廳在全國率先探索新的科技計劃立項方式。首屆大賽落戶江蘇的26個獲獎項目已得到省科技廳科技計劃立項支持,省撥款達3000萬元,引導創投機構等社會投入達2.73億元。
大賽組辦方希望通過常態化舉辦創業競賽,常年搭建“項目征集、輔導優化、創投對接、宣傳推介”的服務平臺。大賽結束后,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將繼續為參賽企業提供跟蹤服務,持續推進創業輔導、創業培訓、科技金融等工作。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將開設專門窗口,常年受理優秀的創業項目,努力將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打造成科技人才薈萃的夢想盛會!(據9月1日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