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新浪微博等一批互聯網領域的優秀企業都相繼選擇遠赴美國而非在國內A股上市。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緣于國內資本市場的制度設計問題。10月30日,創業板將迎來企業掛牌五周年。據接近監管層的業內人士介紹,不排除多項重大變革在此期間出臺的可能。
業內:虧損網企上市的各項制度正在制訂
據接近監管層的業內人士介紹,“推動虧損網企和高科技企業國內創業板上市的各項制度正在抓緊研究制訂,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國內互聯網巨頭海外上市對監管層觸動很大,有可能促使監管層加快工作進程。”
業內人士介紹,創業板雖開設五年,但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依然相對有限。今年以來,阿里巴巴、京東、新浪微博、去哪兒、途牛網、蘭亭集勢等一批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優秀企業都相繼選擇遠赴美國上市。這主要緣于國內資本市場的制度設計問題,中國資本市場對新興產業的包容性不強。比如在準入門檻上,仍以歷史盈利記錄作為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的硬性指標,使得新興產業領域中一批具有較好盈利前景但目前仍處于虧損階段的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難以獲得創業板的支持。
變革若成真,是利好但也要防風險
江蘇創投企業毅達資本,管理團隊投資業務始于1992年,昨日,毅達資本投資總監卞旭東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如證監會真在醞釀虧損網企上創業板,則對未來國內的相關企業是大利好,可避免其流失到國外去。他介紹,工作中接觸到不少這樣的企業,企業前景不錯,但賬面財務數據不好看,若根據傳統企業標準衡量,它們都沒有利潤,不好估值。但實際上,對網企估值是可以更靈活的,既可以像傳統行業那樣參照已上市同類公司的估值;也可以參考其并購企業的公開市場價格。“對互聯網企業的評估要靈活多樣,不能像原來只看是否盈利,那樣就固定死了。”他舉例說,比如京東沒有利潤,估值也有幾十個億。
卞旭東認為,變革若真出現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對虧損網企的風險防范,他建議可從股東治理結構、信息披露加強等方面多做工作。南京一家本土券商的研究員也分析稱,“如果按照現行的規則,新興產業領域中具有盈利潛力但仍處于虧損階段的企業,是沒有辦法按此進行定價的。”如果改變盈利指標門檻,會為虧損網企和高科技企業打開一個“綠色通道”。不過他同樣建議,對虧損企業要區別對待,“不能全面放開,畢竟像在國外上市的優質虧損企業也算鳳毛麟角。”
相關 傳還有三項變革在推動
據有關媒體披露,圍繞深交所規劃的藍圖,創業板除了醞釀虧損網企上市,還會推動其他三項重大制度變革:推動VIE架構企業回歸、對賭協議合法化以及試點多重表決權等。對于吸引VIE架構互聯網企業回歸的猜想,南京本土券商研究員表示,按目前現有政策情況看,回歸不大現實。而且VIE架構企業盤子都比較大,其回歸對國內資本市場將造成一定沖擊,需要重新制定規則并改革一系列配套的規則。“比如阿里巴巴,市值大權重也很大,它的回歸對現在市場的沖擊太大。”
(據10月15日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