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時報訊】2015年即將收官,這一年,國內期貨公司上市進展頗豐。12月30日,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弘業期貨”)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二家、江蘇省首家登陸H股的內地期貨公司。弘業期貨H股共發售2.497億股,招股價為2.43港元,募集資金總規模超過6億港元。江蘇省沿海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公司“基石投資者”,認購約1.16億港元的股份并且長期持有。
當日,弘業期貨H股以低于發行價的2.32港元開盤,隨后小幅沖高,最高上漲至2.42港元,截至收盤報1.97港元,總成交4335.2萬港元。
今年以來,期貨公司上市步伐明顯提速。2014年10月,證監會發布《期貨公司監管管理辦法》,掃除了“自然人不能成為期貨公司股東”的制度性障礙。今年4月,創元期貨率先登陸新三板,成功首家掛牌的期貨公司。7月,魯證期貨成為首家赴港上市的國內期貨公司。10月,永安期貨正式掛牌新三板。此外,瑞達期貨和南華期貨也進入證監會公布的IPO預披露企業名單,排隊等候A股上市。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期貨公司上市就已提上日程。弘業期貨在4年前開始籌備上市事宜,并于2012年11月完成股改。而永安、南華、萬達等公司也相繼完成股改,部分公司進入了IPO輔導期。但考慮到A股IPO進程漫長以及其他因素,原本一些寄希望于A股上市的期貨公司將目標轉向港股或者新三板。
“選擇在香港上市,是順應對外開放的趨勢,實現走向境外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增強品牌效應的戰略目標”,弘業期貨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借助資本市場,重點拓展混業發展、風險管理、財富管理、互聯網化、全球配置等五大創新業務領域,以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為核心,打造期現結合、混業經營、私募資管、場外交易、跨境服務五大平臺,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衍生品綜合金融高投集團。
據悉,今年7月,弘業期貨向港交所提交上市預披露文件,9月收購弘蘇期貨(香港)有限公司。弘業期貨董事長周勇在上市儀式上表示,弘業期貨在港交所上市后,邁開了走向資本市場和國際市場的新一步。未來將審慎地用好資金,在創新業務發展上增光添彩,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出特色。
隨著滬港通等雙向放開以及人民幣加入SDR籃子之后,中國期貨行業的快速發展更加開放與走向國際化。業內人士表示,通過登陸國際資本市場,國內期貨公司可以做大做強海外平臺,實現國際化戰略,通過風險管理業務、境內外資管業務,為廣大金融消費者尤其是實體經濟服務。
有了資本支持的期貨公司將更有實力拓展海外市場,隨著期貨衍生品市場的全球化,未來將有更多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期貨公司拉開了國際化經營發展戰略目標的序幕,開啟內外盤協同發展經營模式。
弘業期貨在招股書中表示,上市融資所得款項中約32%將用于尋求收購,進一步發展香港及全球期貨業務。上市融資的募集資金部分將用于購買資產管理牌照、基金牌照等,幫助客戶實現境外資產的財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