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訊】這一周,體育產業再次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寵兒。
政策紅利下市場有待爆發
資本市場對于體育產業的追逐,可以說不單純是由于國家層面產業政策的扶持,重要的是源于近些年中國體育市場在政策支持下爆發的預期。
2014年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增加值2萬億元”。意見中還提到,取消了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了賽事轉播權限制。
今年5月份,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引導有實力的體育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上市,積極支持海外并購。
政策層面進一步為體育產業發展松綁,毅達資本投資總監朱愛民認為,體育投資比過去火爆很多,不過體育產業投資只是回到正常水平,現在仍處在資本逐步進入的時期。
據統計顯示,當前我國體育產業才1萬億,10年后要做到5萬億,就意味著還有400%的增長空間,40%左右的平均增幅,這無疑是一個新的風口。體育產業完全在中國海量人口紅利作用下,隨著巨頭們的大量涌入,催生大眾對文體娛樂的巨大需求從而爆發新的拐點。
暴風高投集團 CEO馮鑫就認為:“就像互聯網已經徹底改變了購物、資訊、娛樂、社交等等行業一樣,互聯網也將通過連接的力量,重構世界體育產業!暴風希望連接體育的內容和服務,讓體育從單向的播放觀看到參與互動和社群,連接人和體育,通過互聯網電視、投影、VR等新技術的驅動力,讓人和體育更接近、發生更高頻的關系?!?/p>
新風口下誰將起飛?
其實資本市場的巨頭們對面前景如此廣闊的市場,早已對體育產業蠢蠢欲動,一些公司已經有不同方向的產業涉水與布局。
其中,騰訊、樂視主要以和內容生產與購買體育賽事版權為主,騰訊以5億美元拿下NBA中國地區5年獨家網絡版權,樂視則是通過視頻內容平臺樂視體育、章魚TV,重金買下中超等海量體育賽事版權深耕體育內容,“圈地運動”式的版權收購讓樂視手握200多項10000多場賽事的內容版權,打造一個圍繞內容的垂直生態鏈;阿里巴巴則早在2014年就以12億元入股恒大足球俱樂部,并且在9月成立體育高投集團;而萬達則將全球第二大體育市場營銷公司盈方體育、全球極限運動鐵人三項等優質資產收入囊中。暴風體育則宣布將與MP&Silva、光大證券緊密合作,在體育版權、內容、互聯網服務和VR領域共同構建世界體育產業新生態。同時在內容方面,暴風已獲得2016-2017賽季中超聯賽新媒體轉播權,2016-2017賽季CBA聯賽官方合作伙伴,并成為中國男籃國家隊官方贊助商,中國女籃官方VR視頻合作伙伴。
在體育產業亟待爆發的新風口,到底那一種形式的“+體育”會飛起了?
其實,單一的體育產業本身并不是巨頭們的意欲之所在,職業體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幾十年已經非常成熟,具有商業價值的幾大運動市場基本飽和,推廣難度非常大。巨頭們通過“+體育”,其實是寄希望以體育為切入點,通過整合體育明星、輕社交、大平臺和物聯網,實現對用戶的包抄,而由體育渠道擴展帶來的用戶增長才是他們的掘金點。深耕這些用戶,延伸其背后的服務與產品,通過電商、媒體、娛樂、旅游等諸多體育背后產品與服務來實現變現,才是巨頭們的真實意圖。
所以巨頭們玩體育不是真的因為所謂的“體育情結”,而是要來圈體育產業中的用戶的。誰能夠在產業起飛的新風口圈到最多的用戶,誰就有望成為這一輪爆發中的最大獲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