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7月22日,毅達資本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大會暨廣州基金、佛山基金、江門基金2021年度基金合伙人大會在大灣區成功召開。
在基金年會上,毅達資本在大灣區的布局給基金投資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會議邀請了部分被投企業現場分享,秉持了毅達資本長期堅守打造透明GP的風格。
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科技沉淀最深厚的區域之一,歷來是創投必爭之地。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全球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最新500強公司總市值88.25萬億元,一共有111家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上榜,總市值約21.45萬億元,企業數量和市值的占比都達到了四分之一。
頭部股權投資機構也在此集中,超過200家風投機構和80余家引導基金深耕本地進行“掘金”。4年前毅達資本成立了大灣區團隊,進行了屬地化的基金運作,前瞻性的一步棋讓長三角的基金品牌影響力成功滲透到了整個大灣區的科創腹地。
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告訴證券時報記者,2018年聯合戴華坤團隊成立毅達匯順,旨在深度拓展毅達資本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布局,貫通大灣區、長三角產業資源,推動創新創業發展。
而目前毅達資本在大灣區的基金運作和業績都遠超預期。截至目前,毅達資本分別在廣州、江門、佛山設立了基金,累計在大灣區投資了40余家企業,成功助推了包括中望股份、禾信儀器、優利德、強瑞技術、協創數據、中廣核電力、勤上光電等7家大灣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還參與了匯川技術、星源材質、三環高投集團、洲明科技、湯臣倍健等多家龍頭上市企業的再融資,均取得不錯的績效。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毅達資本大灣區團隊,深度解析毅達資本的大灣區投資版圖以及未來的戰略規劃。
4年耕耘交出靚麗成績單
今年4月,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官宣擬出資24.5億元,參設總規模達115億元五只子基金。在披露的5家GP中,毅達資本成為少有的外地GP代表,而這一基金運作的主體正是毅達大灣區團隊。
“我們基金從設立之日就堅持投硬科技、投創新,這給我們申請深圳市的引導基金很大助力。” 毅達資本大灣區創始合伙人戴華坤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投資實踐中,我們積極尋找科技產業鏈細分賽道的龍頭,瞄準自主創新和進口替代兩個方向持續發力。”
不僅僅是深圳,從2018年毅達資本在大灣區設立駐地團隊以來,先后獲得多個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的支持,成功在廣州、江門、佛山設立基金,加上正在募集的深圳基金,已在整個大灣區9城中實現接近一半的覆蓋面。
戴華坤坦言,這些基金投資側重點不一樣,具體落地中更會結合當地支柱產業進行布局。比如,江門是廣東省新材料的產業基地,圍繞新材料領域進行了相關布局;而廣州最大的特點是創新要素集中,以廣汽高投集團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延伸出細分賽道的機會,同時圍繞廣州開發區目前形成的產業集群明顯,包括生物制藥在內的項目資源充足;佛山則側重傳統制造業升級帶來的新契機;深圳就更寬泛,涵蓋5G、通信、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廣泛領域。
“投資中也會采用各個基金聯合投資的策略,結合當地的反投要求來做配套,看到好的項目是會下重注的。”戴華坤說,“我們和各地政府LP保持了比較好的合作關系,以廣州壹號基金為例,6.05億的規模累計投了16個項目,目前已有3個實現IPO,1家IPO過會待發,廣州的引導基金特別滿意,已經準備持續加碼貳號基金。”
毅達資本大灣區創始合伙人 戴華坤
優秀業績的背后少不了明星項目的加持。毅達資本在近日發布的ESG報告中提到的國產工業軟件龍頭企業中望軟件就是毅達大灣區團隊的投資明星項目。
談及當初的投資邏輯,毅達資本大灣區合伙人、總經理涂鋆表示,中美之間的競爭加劇,首先一定要解決工業軟件領域的自主可控和進口替代的問題,其次,國內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之后,需要走智能化、全球化的路徑,更需要有正向的研發能力,必須要有很強的輔助軟件作為底層的支撐,該類需求一定會爆發。而在投后賦能方面,由于同處于廣州,我們利用自身資源在其券商更換以及資本市場路徑規劃方面給予了專業化建議和相關資源對接。上市后中望軟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比較好,按照最新市值,投資該項目的基金回報目前已經有5-6倍。
除了中望軟件以外,毅達資本近年來投資布局的大灣區項目中,90%以上都是各個領域的隱形冠軍、單打明星和小巨人企業,構筑了核心科技領域競爭優勢。優利德、禾信儀器、強瑞技術、協創數據等IPO項目,都是大灣區智能制造、精密儀器等領域先進科技水平的代表。
上半年整個一級市場面臨募投管退的壓力,但在戴華坤眼中,這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告訴記者,整個市場雖然處于一個大的變局中,但是也需要冷靜的思考,團隊的人抓緊所有機會去出差跑項目,一些以前沒有辦法接觸的企業現在“夠得著”了,估值也逐漸回歸理性,等待合適的時機出手。
深耕大灣區 聚焦“長坡厚雪”賽道
不難看出,大灣區給予創投行業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去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從上市企業數量可知,粵港澳中的廣東2021年度以106家位居全國首位,截至2021年底,廣東省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1102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上市公司數量突破四位數的省份。
毅達資本自成立以來就開始推動江蘇省外沿江沿海和省內星羅棋布布局。與此同時,一直遵循區域深耕、條件成熟后再落地團隊和基金的戰略部署。當下大灣區成功的基金運作再一次證明了本地化團隊豐富的創投實戰經驗、產業資源及區域資源帶來的效應。
應文祿表示,作為投資機構,往往有一個投資區域半徑,對區域產業有足夠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去挖掘潛藏在水下面的項目,而這類項目,往往只有通過長期的屬地化深耕,才有機會把握住。具體操作上,總部行研是“空軍”團隊力量,區域團隊則是區域“陸軍”的渠道力量,通過行業團隊和區域團隊的密切配合,可以更好地實現區域內產業鏈上信息及時溝通互動。
戴華坤認為,大灣區的營商環境更加開放,企業家也更具務實精神,有其自身的產業特點,投資機會很多,但是在每個時間節點,涌現的創新要素不一樣,未來的投資也會堅守科技創新,投大賽道里面的細分龍頭,比如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就屬于“長坡厚雪”的賽道,包括其中的新材料、環保、半導體和傳感器以及通信等都有很大的機會。未來3年爭取在大灣區實現一城一基金的覆蓋。
在支持大灣區人才創新創業、當地產業發展、助推區域產業升級方面,戴華坤總結了毅達資本在其中發揮的積極作用。第一,政府層面,通過當地引導基金投資硬科技企業,放大了資金支持創新的作用,符合招商引資的需求;第二,充分發揮了長三角、珠三角產業協同效應,在大灣區投資的項目,在長三角企業有上下游的關聯性,發揮了撮合產業鏈合作、項目接洽、建立投資和產業的生態圈的作用;第三,大灣區團隊長期深耕本地,通過自身的產業資源和人脈資源更好地為政府和企業賦能。
四年深耕成效逐漸釋放。應文祿表示,毅達資本大灣區團隊打法和業績得到投資人高度認可,廣州貳號基金得到老投資人的持續加持,投后賦能得到被投企業的高度認可,被投企業已經開始或者有意向做基金LP,正向循環有了新趨勢。
談及毅達資本在大灣區的整體戰略布局,應文祿介紹,未來,毅達資本將以深圳、廣州、江門地理三角為根基,進一步輻射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發達區域,屬地化深耕布局。希望能圍繞大灣區各個區域的特點,聯合基金一起投資,能將這些被投項目,通過毅達資本的平臺深度對接大灣區和長三角的產業資源,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為企業發展賦能。同時借力大灣區和香港澳門的優勢,靈活合作,在引入境外資金方面有新的突破。
責任編輯: 岳亞楠
http://news.stcn.com/sd/202207/t20220722_475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