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財經訊 合成生物學發展目前遇到的政策瓶頸還有哪些?是否有可借鑒的海外經驗?如何看待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對于合成生物學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產業發展目前存在哪些被卡脖子的供應鏈和技術?9月16日,江蘇省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暨合成生物學專題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的行業專家、投資界專家們思想碰撞、觀點交鋒。
我省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規模質量效益都位居全國前列。省科技廳副廳長過利平介紹,2021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繼續領跑全國,同比增長10.3%,規模總量占到全國的1/8。新藥注冊上市的數量居全國前列,2021年我省有11個創新藥,7個創新醫療器材獲批上市,居全國首位。從企業競爭來看,12家企業進入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占全國的1/8。我省生物醫藥上市企業突破70家,產業集聚發展效益明顯。
高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投毅達研究院院長王會清在研討會上提出,研究能力是主流投資機構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堅持“依托行業研究做投資”的理念,截至目前,高投集團和毅達資本組建了生物醫藥主題基金,累計投資生物醫藥企業131家,總投資近60億元,已有14家被投資企業IPO。
作為產業和行業研究的重要平臺,其中“高投毅達研究院”,通過對國家發展戰略、產業行業政策和發展趨勢等進行追蹤研究,為政府制定政策、促進特定產業行業發展和高投集團、毅達資本的自身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專業支持。研究院同時也是戰略型研究智庫、業務支持專業力量、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和構建行業生態圈的重要抓手。
毅達資本董事長、高投毅達研究院副院長應文祿則建議,將高投毅達研究院打造成為吸附、賦能的平臺,一方面,吸納集聚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機構、投資大佬等各界專家精英;另一方面,通過這個平臺更好地為被投企業、為生態圈伙伴、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源賦能。
研討會上,四位行業專家從細分行業的視角作了最新分享,希望產業平臺在資源要素的供給中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支持原創技術、原創成果產業化。
“小試平臺、中試平臺、應用平臺這三大平臺是產業急需的中堅力量,新的產業蓬勃發展需要鏈接政策、資本、資源,希望各方要素能夠給原創技術、原創成果產業化多些包容和支持,政府、企業、資本三方共同構建良好的發展生態?!卑不杖A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郭恒華從企業家的角度對合成生物學行業現狀加以分析,對未來進行展望。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說,合成生物學可以支撐生物醫藥,但內涵遠遠不止于此。他介紹了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歷程,我國在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分布、各地相關政策以及合成生物學科學技術在制造業、能源板塊、數據存儲等領域的應用。
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勇認為合成生物學在不同的層次重新設計和裝配組合生命體,是設計構建新的生物零件、組建和系統。新興技術潛在的影響絕不僅僅在健康領域,還包括創造新的工作,加速產品的市場化以及提升農業、生態到國防,經濟以及能源產品的方方面面,這些都面臨空前的好機遇。
“支撐合成生物學發展的驅動因素包括技術驅動、政策驅動和需求驅動。江蘇作為制造大省在這個領域應該有產業引領和產業鏈強化的責任,”毅達資本高級合伙人薛軼從投資人視角提出了該產業目前存在的選品思路趨同、產品研發周期長、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并從解決卡脖子問題、生物安全和數據庫、產業升級和產業創造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省國資委副主任李秀斌說,高投集團、毅達資本作為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混改企業的樣板典型,要更好地激發改革活力、發揮好示范和帶動作用如何推動一流企業的創建,對江蘇國企、江蘇國資又意味著什么,這也是我們最近要考慮的重大課題。我們支持高投毅達研究院的發展,圍繞國資監管重大課題進行深入思考,以前瞻性研究支持企業長足發展。
新華日報·財經記者 陳嫻
新華日報財經(首頁)
http://xhrbcj.com/newsDetail2?id=ace1aceba0b230d61777bcf4244c9799&type=1
新華報業網(一周熱點)
https://www.xhby.net/jr/yzrd/202209/t20220918_77001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