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簡稱“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隨著混改不斷深入,如何將黨建始終貫穿混改全過程,發揮好黨建工作在引領企業科學決策、提升執行力、促進凝心聚力等方面的作用,進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省級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機構之一,江蘇高科技投資高投集團結合自身混改實踐,對加強和改進國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開展了初步思考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同類型企業探路。
一些外部人士的疑問
2013年前后,私募和創投行業競爭加劇,純國有體制難以適應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的,高度市場化、專業化的創投業務。2014年初,高投集團混改成立毅達資本,高投集團持股35%,合伙人團隊通過持股平臺持股65%。
改革激發強勁動能,高投集團私募股權和創投主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市場化競爭能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高投集團累計設立基金117支,累計管理資本規模超過1200億元,投資支持各類創新創業企業1100余家,幫助239家企業成功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其中IPO共109家,屬于江蘇省內的IPO企業達63家。
伴隨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高投集團混改實踐曾獲評“2017全國改革十大案例”。不過,成績斐然并不意味著改革途中必然一帆風順,在風口輪換的投資領域以及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對專業投資團隊的要求絕不僅僅只是專業是否精深、能否賺到錢。
“專業投資人往往從財務、估值、市場前景等多維度去挖掘項目,可總有些在我們看來很好的項目,毅達資本并沒有繼續跟進。”一位專業投資人向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個現象,更讓他困惑的是,最后結果往往證明毅達是對的,“比如教培行業曾一度是風口,我們投了,而毅達沒有,我們甚至認為是他們錯過了,結果是我們錯了。”
毅達資本高級合伙人劉敏長期專注于文化產業投資,她給出了答案:“關鍵在于,我們的投審會基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和領悟,能夠站位更高、看得更遠一些。”劉敏介紹,正是長期深入的混改企業黨建幫助毅達資本對黨的大政方針、國際形勢、國內產業政策有了更加前瞻性的把握。同時,毅達資本是堅定的ESG投資踐行者,并建立了一套投資負面清單,對可能出現環保風險、道德風險、公司治理風險的項目,采取一票否決制。
一場長期主義的勝利
重業務、輕黨建,在一些混改企業較為普遍,但在毅達資本,黨建構筑起的投資理念,恰恰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國有資本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要跟進到哪里。”高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會清介紹,在混改方案設計中,高投集團黨委按照“四同步四對接”原則,明確了黨建工作具體要求,并監督全部落地,尤其是在毅達資本公司《章程》里明確了黨建工作的地位。
加強組織領導。合伙人是創投公司的核心資源、骨干力量。在成立毅達資本黨總支之初,就明確一直由其創始合伙人、董事長任黨總支書記,實行黨務、業務一肩挑。毅達資本目前有8個黨支部,支部書記全部由業務合伙人擔任,他們既是業務核心骨干,又是黨建工作和思想文化承上啟下的傳播者,充分體現了黨建對業務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確保了黨建從“頭”抓起。
加強把關定向。毅達資本5個董事席位中,2個由高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和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擔任,有效發揮國有股東促進混改企業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作用,持續完善以股權結構為基礎,以公司《章程》為依據,以董事會現代企業治理為核心的治理型管控模式,不斷健全“上接政策、下接產業、中間聚資源”的業務發展新模式,高投集團本部與混改企業合力推進、主業協同的效應不斷顯現。
“支部建在連上”,還體現在堅持黨管干部與市場化選人用人相結合。一方面,毅達資本黨總支、各支部書記參加高投集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每月集中學習,發揮“關鍵少數”示范作用,不斷凝聚思想共識;另一方面,高度市場化的股權激勵機制,又共同為毅達資本打造人才高地提供了動力。同時,高投集團黨委每個班子成員定點聯系毅達資本1-2個黨支部,在支部建設、黨員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幫助所聯系黨支部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推動各級黨組織強起來、嚴起來、實起來,離不開考核這個“指揮棒”。高投集團堅持黨建引領,在考評體系上夯基固本,通過黨建考核“一看”“二聽”“三評”“四用”提升毅達資本黨建工作水平,開展了堅強有力、富有特色的混改企業黨建。
實踐證明,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以上機制的設置,較好地實現了高投集團黨委對毅達資本在發展戰略和重大業務事項上的治理型管控。”王會清表示,不過,作為混改企業,毅達資本員工學歷高、綜合素質高、思維活躍、就業能力強,不能簡單照搬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現成套路。王會清介紹,給予企業和員工足夠尊重,通過黨建與業務的融合來吸引大家,這與高投集團投資業務堅持的“長期主義”一脈相承。
實際上,正是在潤物無聲的融合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員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黨建活動。有員工坦承,以前總以為黨建是“虛”的,而投資又講究務實,可在認真參加政治理論學習、深入參與黨建活動后才發現,黨建工作在很多時候能夠指導投資實踐和行業研究,這是黨建助力投資“避雷”的根源。
一個黨建“融聚”的生態
“通過長期不懈的黨員學習和共建活動,公司上下對于黨的方針、重要思想、國情國策、重大戰略的認識更加深刻,理解融入血液,保證了公司投資方向不跑偏、投資價值觀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投資實踐充分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局。”毅達資本黨總支書記、董事長應文祿介紹,2018年以來,科技創新、進口替代、產業升級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毅達資本鎖定未來科技投資的14個關鍵核心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生命科學等。截至目前,毅達資本投資的企業中,90%以上屬于戰略新興產業,對關鍵科技領域的投資占比超過80%。
強有力的“紅色引擎”不僅驅動毅達資本自身不斷向前,還一路吸引了更多“同路人”。“借助黨建聯學共建活動,我們加強了與基金投資人、基金投資企業的交流互動。”毅達資本黨總支委員、創始合伙人史云中表示,目前,高投集團精心打造了“融·聚”黨建品牌,從6個維度發揮好黨建的引領作用,以融通思想力量,集聚發展動能,在助力江蘇“勇當科技與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中履行使命、擔當作為。
——融入思想建設,及時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融入文化創建,讓“忠誠、勤勉、專業、協同”文化在高投集團體系每一位員工身上打下了深深烙印;
——融入作風養成,以清風凈土、氣正人和,涵養職業操守;
——融入共建共享,在共建中互學、在共建中互促、在共建中合作;
——融入服務大局,為創新創業服務、為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服務、為國家重大戰略服務;
——融入責任擔當,踐行綠色投資理念、彰顯國企擔當,用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在國企混改之路上,高投集團堅持強根鑄魂,形成了黨建優勢與企業發展齊頭并進之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王會清表示,接下來,高投集團將繼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和發揮專業能力,進一步激發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活力、動力,深挖科技創新“產業鏈”,打造服務創新創業“生態圈”, 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貢獻創投智慧和高投力量。
(新華日報記者 陳澄)
審核:潘瑞凱
責任編輯:楊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