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全省重大工業項目銀企對接會在南京召開。會上,15個銀企合作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190億元。這場全省13個設區市政府分管領導、工信部門負責人以及30多個銀行機構一把手全部到場的大會,傳遞出強烈信號:我省將加深政銀企對接合作,持續引金融“活水”,讓實體經濟“根基”越扎越深。
擴大有效投資,
突出“質的提升”
當天會上發布的一組數據,揭示了金融“活水”對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2022年,全省新增本外幣貸款2.63萬億元,居全國第一;制造業貸款連續2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7.6%;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8.2%,惠及260多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在工業投資的拉動下,2022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位列東部沿海省份首位。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我省經濟穩步恢復回升。今年以來,工業投資延續增長勢頭,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投資增長更加突出‘質的提升’。”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勛分析說,投資質量顯著提升主要體現在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比如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去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2.2%和9.4%;今年1—2月,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中的智能裝備制造業、新能源制造業分別增長13.4%、14.6%,均顯著高于工業投資增速。
另一大特點是,重大項目牽引作用持續增強。2022年省重大工業項目清單共列入450個項目,全年完成投資3025億元,從省級重點調度的項目來看,大體量項目牽引作用明顯。在“高基數”基礎上,今年我省列入清單項目再次增加,達500個,平均投資規模26.2億元,較上年提高3.6億元,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30個、50億—100億元項目45個,較上年均大幅增長。今年前3月,完成投資近1000億元,占全年總計劃投資的1/3。在重大項目的有力帶動下,今年1—2月,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8.2%,高于全部投資3.7個百分點,預計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長9%左右。
民間投資主體地位穩固。2022年,全省民間工業投資同比增長9%,占全部工業投資的81.4%,表明市場預期轉好?!懊耖g工業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將繼續成為拉動工業投資平穩增長的重要支撐?!敝鞇蹌渍f。
強化金融支持,
“活水”精準直達
金融“活水”直達實體的效率不斷提升。今年1—2月,全省制造業貸款新增1953億元,同比多增353億元,同比增速達22.4%,高于各項貸款6.7個百分點,連續29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10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
“強化金融對制造業的支持,一邊要聚焦總量增加,持續加大制造業金融資源投入;一邊要聚焦轉型創新,有效激發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動能。”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介紹,該分行聯合省科技廳創設“蘇創融”政銀產品,支持超1.4萬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融資超440億元;在助力綠色轉型方面,分行建立央行資金重點支持綠色企業庫,創新掛鉤貨幣政策工具的“蘇碳融”政銀產品,精準支持企業綠色化改造。
放眼全省,為引導更多金融“活水”精準直達制造業企業,無錫、常州、蘇州等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立足產業發展,緊貼企業需求,推出“智能制造貸”“智改數轉貸”“專精特新貸”等金融創新產品,通過“精準引流”,推進實施盛虹煉化一體化、中天綠色精品鋼等一批百億級重點項目。
多種融資方式,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作為“智慧的資本”“耐心的資本”,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在企業直接融資中發揮重要作用,對高科技、硬科技企業投資尤為重要。2022年,我省新增境內上市公司70家,其中科創板、北交所新增39家。
“作為國有創投機構,高投集團圍繞‘強鏈補鏈’‘專精特新’等開展投資,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幫助一批制造業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苯K高科技投資高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會清介紹,高投集團累計投資高科技企業超1000家,包括江蘇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1家,助推64家江蘇企業完成IPO項目,登陸資本市場,以資本集聚帶動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集聚,有力促進了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
以投資為引導,
深化產融合作
下一步,如何深化政銀企合作,更好發揮投資引導作用?“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成為與會人員的共識。
無錫作為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以“集群+基金”發展思路,創立產業引導基金“錫創投”,在重點產業領域探索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資體系?!盁o錫市將進一步健全產融合作協同機制。推動跨部門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加強產業政策與財金政策協同,調整優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強化政策激勵引導?!睙o錫市副市長周文棟介紹,該市正在構建完善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力爭“一個產業集群至少配套一個產業基金”。
實現“高效”“直達”“快享”,成為銀企合作、產融對接的關鍵。“泰州將做強直達企業的產融對接網絡,著力提高金融服務組織化水平?!碧┲菔懈笔虚L徐文進表示,該市將做強銀企對接平臺,推動銀企供需匹配;用好行長掛鉤服務和定期協商機制,摸排融資需求,提升金融供給精準度;開展金融服務走進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大項目“三走進”活動,強化服務的“貼近性”。
銀行機構紛紛表示,將持續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的舉措,特別是對制造業領域的擴面增量。“我行將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江蘇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大行業和客戶覆蓋面,探索建立優質客戶‘白名單’機制,在產業基礎再造、科研成果轉化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等重點領域提供強有力的融資支持?!眹议_發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唐力說。
“下一階段,要持續強化投資引導,深化產融合作,優化服務保障,為促進重大工業項目銀企對接、合作,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朱愛勛表示,我省將按季度發布技術改造省級導向性計劃,拓展產融合作對接新模式,把更多低成本、長期限的資金引入實體領域,提升企業融資便利度。同時,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重點項目庫,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把企業信心提上來、讓市場預期強起來,全力以赴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付奇)
(責編:黃竹巖、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