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嫻 何玥頤 趙偉莉
這是一場金融業與制造業的深度碰撞,是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3月28日,由江蘇省工信廳、省委金融辦、省財政廳、人行江蘇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江蘇監管局、江蘇證監局、揚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江蘇高投集團、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揚州市工信局聯合承辦的“2024金融賦能制造強省行動專精特新專場”在揚州舉行,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主體等500余人匯聚一堂,共同探討金融如何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夯基壘石,“小塊頭”迸發“大能量”
專精特新企業活躍在“鏈”上各個環節,是產業鏈上攻克關鍵技術的“主攻手”和供應鏈上的“配套專家”。目前,江蘇創新型中小企業3.8萬家,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601家,有效期內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474家、全國第一。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企業中,近六成建立了省級以上研發機構,七成企業專注細分領域長達10年以上,三成以上企業主導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形成了以“專精特新”為核心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這源于江蘇較早啟動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2023年2月,江蘇發布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特色金融助力工程等“八大工程”,強化專精特新企業政策扶持力度。
“今年的關鍵詞是‘擴增量、提質量’。”省工信廳副廳長張星說,江蘇將持續聚焦“1650”產業體系建設,著力優環境、建體系、抓服務、促創新、強賦能,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支持企業對標世界一流,培育一批在細分領域創新能力突出、掌握獨門絕技的優質企業。
以揚州為例,自2012年在全省率先啟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以來,滾動實施三輪三年行動計劃,專精特新成為全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近3年全市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連翻三番,促成中小企業獲得有效投資超過2000億元,全市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年均增長30%以上。
中小企業好,經濟才會好。“不管在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方面,還是在金融服務方面,江蘇都走在全國前列。”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牟淑慧說,金融賦能實體經濟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金融系統、企業共同努力,同向奔赴、形成合力,才能實現多方共贏、長期可持續。
本次專場期間,還專門召開了政企金圓桌工作座談會,政府部門、企業和金融機構代表圍繞“金融服務如何更好推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為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注入強勁動能。
政策直達,服務到專精特新“心坎”上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資金循環不暢,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沒有保障,也就談不上專精特新發展。
揚州發揮金融體系功能,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出臺金融支持制造業和科技型企業融資、促進產業基金和股權投資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意見,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用金融活水激發實體經濟的活力。
近幾年,江蘇持續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打出“財政+金融”組合拳,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擴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規模,推動中小企業強鏈建鏈延鏈。其中,通過設立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到2023年底,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支持了5016家企業,發放了482.7億元的優惠貸款,平均貸款利率僅為3.89%。省政府投資基金累計投資了近300家企業,投資金額高達210億元。
今年3月,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子產品“專精特新貸”工作方案出爐,讓銀行敢貸、愿貸、能貸、會貸。該產品推出后,立即收到很多銀行的積極響應,最終17家銀行被遴選為合作銀行。現場,省財政廳、省工信廳和其中8家合作銀行代表正式簽約“專精特新貸”。
政銀攜手,為專精特新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積蓄能量。江蘇省財政廳一級巡視員徐洪林說,今年將繼續加力增效,出臺“專精特新貸”政策、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設備購置更新改造貸款擔保政策、科技創新企業首貸貼息政策等系列政策,通過免申即享、直達快享等形式,增強財政政策工具組合效應,強化惠企利民政策實施效果。
借力資本市場,是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江蘇共有69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占比超50%,是我省上市主力軍。3月27日,江蘇“專精特新”專板正式開板,進一步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和中小企業上市苗圃作用。
政策如何傳遞至企業一線?在此次專場上,省工信廳、省委金融辦、省財政廳、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江蘇監管局、江蘇證監局的分管領導們,以部門對話的形式,與銀行、企業面對面解讀政策。
省委金融辦副主任錢東平說,“專精特新”專板對于省內專精特新企業、銀行、投資機構來說,意義重大。“有了專板,將有更多優質的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銀行在認知上要改變思路,不能只盯著固定資產,嘗試以知識產權來質押融資,能更好地利用企業手中的無形資產。”人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郭大勇說。截至2023年底,全省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余額180.7億元,較年初增長91.6%,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線上無紙化辦理試點不斷擴大。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江蘇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周盛武介紹了“科技型企業信貸產品便捷通”,匯集百余款特色信貸產品,企業掃碼就可以咨詢辦理。近期,該局還將推出“專精特新企業信貸產品便捷通”,各部門建立常態化信息共享機制,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名單信息共享。
江蘇證監局副局長涂儲斌認為,打造一個高質量發展的資本市場“江蘇板塊”,要嚴把準入關,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發揮中介機構的功能和作用,向市場輸送優質上市資源;提高市場培育水平,服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針對不同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采用‘集群—產業—區域—企業’系統性服務模式,深化與集群平臺、創新園區和鏈主企業合作,全面提升重點產業服務滲透,加速助推強鏈補鏈延鏈。”江蘇銀行副行長羅鋒說。
據介紹,江蘇將進一步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開發多樣化金融產品,創新全鏈條金融服務,把金融服務真正做到專精特新企業“心坎”上。
金融賦能,擦亮“制造強省”招牌
近年來,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多元化現象愈發明顯。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江蘇集合銀行、證券、保險、擔保、創投等機構,打造金融全方位服務體系。“金融賦能制造強省”行動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先后舉行了生物醫藥專場、新能源專場,受到金融機構、交易所等熱烈歡迎。
專精特新專場,是今年金融賦能制造強省行動的首個專場。此后,13市13個專場將貫穿全年并逐一落地。據悉,每場行動將圍繞一條重點產業鏈,聚焦新材料、軟件與信息服務、高端裝備等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領域,持續深化系列行動,探索更多金融服務方案,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還將適時發布信貸需求和金融產品供給兩張清單,做強品牌效應,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在當天的會議現場,每一位嘉賓面前都有幾本厚厚的冊子,其中一本是金融產品供給手冊,里面詳細展示了多家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另外兩本是融資需求手冊,包括信貸需求、股權融資、上市培育需求等信息。
據介紹,融資需求手冊匯聚了江蘇工信部門近期摸排的全省優質中小企業各類融資需求。此次專場上,9個銀企項目正式簽約,金額總計6.23億元。這些項目,均是前段時間摸底推送的結果,促成銀行與企業的迅速對接,并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合作。據悉,在接下來的金融賦能制造強省行動中,將通過產業鏈企業融資需求摸底推送、項目路演、業內專家分享等多種形式,切實提高金融服務質效。
在本次專場之前,專門舉行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從近百家報名企業中,優選出10家優質企業,面向50多家投資機構進行路演。
江蘇芯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有著強烈的融資需求。據悉,該公司是電力行業電力載波通信標準的制定者之一,今年有望推動行業標準升級為國際標準。去年,公司合同營業額超2億元。“我們已經走完了從0到1的發展道路,現在需要加大投入,實現從1到n的裂變。”該公司董事長章梁晴說,“我們希望有更多融資,擴充核心技術研發團隊、市場推廣與運營。”
江蘇瑞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實現精準放療關鍵部件產品國產替代,一體化腫瘤精準放療引導定位裝置已進入多家國內頂級醫院。“路演不僅僅是為了找資金,也是為了能夠尋求更廣泛的產業鏈資源以及市場資源。”該公司投融資總監王人杰表示,希望吸引有戰略性資源的機構或企業,或者是有實力的市場經銷商一起合作。
深圳市達晨財智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韋鋼參與了項目路演,對不少路演項目印象深刻。“路演企業質量很好,尤其是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突出。”他說,江蘇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非常專注,尤其是創始人堅持聚焦技術領域革新,有堅持有情懷。大部分企業家愿意花五年甚至十年時間去做研發,是他們非常看重的部分。
江蘇高投集團累計投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200家,2023年投資項目中關鍵科技領域占比達到97%。該高投集團董事長王會清說,將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功能作用,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堅定市場化投資正確方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專精特新,為江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