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9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有關舉措等。
會議指出,創業投資事關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要盡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環節存在的堵點卡點,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境內外上市,大力發展股權轉讓、并購市場,推廣實物分配股票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并購母基金或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促進創投行業良性循環。
要推動國資出資成為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完善國有資金出資、考核、容錯、退出相關政策措施。要夯實創業投資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礎,落實資本市場改革重點舉措,健全資本市場功能,進一步激發創業投資市場活力。
這可謂是對VC/PE行業明確釋放了具有針對性的支持利好。母基金研究中心關注到,這是繼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后(詳見《國常會首次提出:處理好政府性基金和市場化基金關系》一文),又一次國常會專門研究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有關舉措,可見國家對創投的重視。
此次國常會最新指出的數項舉措,都是VC/PE行業千呼萬喚、翹首以盼的舉措。我們分析解讀如下:
首先,【要盡快疏通“募投管退”各環節存在的堵點卡點】,并提出了數項具體舉措,直指退出:“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境內外上市,大力發展股權轉讓、并購市場,推廣實物分配股票試點”,這都是退出渠道的暢通。
“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并購母基金或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也尤為關鍵。在當下這個時間點,踩著2015-2016年的“雙創”浪潮募集設立的基金正進入到了退出的關鍵階段。GP現階段正面臨著,大批存量已投項目等待退出,DPI成為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退出策略上,國內一直以來高度依賴IPO的單一退出路徑。在國內,此前創投基金90%以上項目退出主要通過IPO實現,而隨著IPO節奏放緩,VC/PE只得將目光投向其他渠道來解決龐大的退出需求。
并購無疑就是其中有著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的退出選擇,今年已有IPO項目開始“轉道”追求并購退出了——放棄IPO,轉向并購,這種選擇充分說明了,在2024,退出為王。當前市場的真實現狀是:幾乎每個創始人身上都背著回購條款,而GP也背著要給LP回款的壓力,苦等IPO只會影響基金的整體表現,從而影響基金的募資。
綜合考慮市場環境與頭部效應,母基金研究中心認為,對投資機構而言,做好項目退出管理,打通退出渠道,將紙面收益落實為現金增長,才是私募股權機構突出重圍,提升差異化競爭力的當務之急。在市場環境相對較差的時候,只有能夠通過退出實現股權投資收益,在落袋為安前提下實現更高價值的退出,才能真正體現一家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機構的投資能力,在募資時也就有了更強的談判能力。
對于私募股權基金來說,并購退出周期短、程序簡單,并且規避了上市禁售期,可以一次性立即變現,是較為理想的退出方式。因此,投資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考慮并購退出不失為一種理智的選擇,并購退出能夠將“紙面財富”變為“真金白銀”。
母基金研究中心關注到,此前母基金行業專門針對并購重組的母基金極少,而今年已有多地探索設立并購相關的母基金,如廣州4月印發《廣州市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組建廣州并購重組母基金。在國常會發聲鼓勵市場化并購母基金后,將起到示范性帶動作用,預計將有更多并購母基金的出現。
此外,關于國常會提到的“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即S基金,也是當前股權投資行業內的發展熱點。
母基金研究中心對“S基金”的定義為:1、從基金的投資者手中收購基金份額或企業股權的母基金;2、有專門的S基金管理團隊;3、已在主管部門或行業協會備案;4、S基金的存續管理規模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
現在,S基金越來越熱,在直投基金需要流動性的情況下,S基金的應運而生是順其自然的。我國S基金正在從散式向系統化轉變、從撿漏型向配置型轉變、由粗放式向精細化邁進。隨著市場對S交易的認可度上升,入局玩家逐漸增多,S市場交易主體也趨向多元化。市場化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銀行、保險、信托、AMC、地方國企和產業高投集團等,也逐步開始了對S基金的布局。
母基金研究中心關注到,今年以來,各地S基金頻頻設立,今年S基金行業中最突出的一個新變化就是:各地國資正在不斷為S基金市場添薪。我們認為,這有利于在人民幣S基金市場中起到示范性帶動作用,推動私募二級市場出現更多專業化的國資S基金,進一步暢通股權投資行業退出渠道。
我們預計,2024年下半年,將有更多S基金以及采用S策略的母基金設立,同時,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將在更多地區開展,S基金行業將進一步成熟。
此次國常會提出的幾條退出端相關的舉措都直指實際,非常具有實操性。退出渠道是一級市場發展的重要一環,暢通私募股權退出渠道,才能真正形成資金閉環,并在資金流動中形成合理化市場估值體系,促進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健康良好發展。
再來看【要推動國資出資成為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完善國有資金出資、考核、容錯、退出相關政策措施?!?/p>
壯大耐心資本近來頻頻被提及,引起了圈內的討論熱潮?!澳托馁Y本(Patient capital)”,顧名思義,就是引導資本做“時間的朋友”,不以追求短期收益為首要目標,專注于長期的項目或投資活動,并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的資本。
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p>
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新概念,“耐心資本”首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并與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相結合,表明了要正確引導資本支持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用長期的、持續的、有耐心的資本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突破。
耐心資本,“耐心”這兩個字是關鍵,穩定性和長期性是其內在要求。所謂“耐心資本”就是主動地、能夠提供長期地支持,能夠穿越周期,對于風險高度容忍、對于失敗高度包容的資本。這樣的資本才能適應科技創新的周期非常長、不確定性非常大、失敗率非常高的特點。
我們關注到,今年,母基金發展較為先進的地區已經在探索更長期限的母基金以及延長母基金期限,如今年6月上海浦東科創母基金就將存續期限由10年延至12年,甘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母基金研究中心認為,以引導基金為首的母基金,是我國建設“耐心資本”的主力軍。本次國常會也“點名”了要推動國資出資成為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在這樣的使命下,完善國有資金出資、考核、容錯、退出相關政策措施就至關重要了。
一直以來,引導基金和國資母基金的考核與評價,都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問題。
“國資的風險厭惡與創投、創新的規律是存在一定矛盾和沖突的,所以近期國資的容錯免責話題才會這么火熱。股權投資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行業,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也意味著風險等級進一步提高?!比A東地區某國資基金投資總監杜明(化名)對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今年以來,很多引導基金、國資LP為退出“批量”起訴GP,而LP壓力傳導至GP,創投機構密集向被投企業發起回購訴訟。
引導基金設立在2015、2016年達到高峰,投資高峰出現在2017年至2019年。目前,國內最早設立的這批引導基金已經陸續進入退出期,退出壓力成了困擾許多引導基金的難題。而對于引導基金來說,母基金通過子基金退出,實質是子基金的退出問題,壓力自然給到了GP。
退出壓力之下的GP,正在密集向被投企業發起回購訴訟。近期,某國資創投也因多起回購訴訟而刷屏。“一級市場正在發生踩踏式、擠兌式的退出回購潮?!倍琶鞅硎尽?/p>
其實,LP為退出追責GP、GP為退出仲裁被投企業,這種到期剛性退出的政策,對基金持續運營、對被投科技企業持續經營都已經構成了顯著的負面影響。因為科技創新需要極大的創新熱情,要敢于顛覆式創新。專業投資機構也必須敢為人先,在非共識階段做出投資決策,并用10年為期的募投管退完整周期驗證自己的投資理念,建設產業賦能能力。在某種意義上,在構建“耐心資本”方向上,政府引導基金、國資在基金到期后的“剛性退出政策”并未體現為耐心資本的表率作用。因此,建設完善相關的容錯機制、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至關重要。
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創投17條”),提出“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系統研究解決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到期退出問題。”“落實和完善國資創業投資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國資創業投資管理體制和盡職合規責任豁免機制,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6月26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會上,國務院國資委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局長王海琳介紹,下一步,國資委將立足自身職責定位,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同,在放寬規模限制、提高出資比例、注重整體業績和長期回報考核,明確盡職免責容錯條件等方面,給予中央企業創投基金更大支持。
在此背景之下,近期已有多地國資作出考核與容錯相關的積極探索,母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如下:
《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明確提出,省人民政府科技、財政、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對國有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期和退出期設置不同考核指標,綜合評價基金整體運營效果,不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
《湖北省科技金融質效提升行動方案》指出,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對省內科創天使類投資根據政策目標完成情況給予最高100%收益讓渡,科創天使投資損失容忍率提高至50%;完善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和國資母基金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實施差異化分類考核和盡職免責制度,注重整體效能評價,不對單個項目盈虧和短期收益進行考核?!蛾P于進一步推動上海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優化國有資本考核與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適應創業投資行業特點的長周期考核評價機制,強化“募投管退”全流程管理。落實盡職免責,對科技領域投資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但依照國家和本市有關決策、規定實施,且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的,不作負面評價。
我們認為,此類容錯機制的設置十分有必要,有利于更好發揮管理人的投資積極性,對整個引導基金和國資母基金行業的容錯免責機制建設來說,無疑是一種積極的引導與帶動。未來,期待著國內更多地區能夠優化國有創業投資機構業績考核、激勵約束和容錯機制,驅動更多資本成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同時社會資本、民間資本能夠在創投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據我們統計發現,今年以來,股權投資行業頻迎支持和鼓勵:
7月21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發布,其中提出,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被稱為“創投十七條”。國務院辦公廳表示,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積極支持創業投資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3日下午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座談會上,出現了風險投資行業的代表——深圳市創新投資高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左丁作為企業代表發言,就發展風險投資提出意見建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章節,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而今,隨著更多利好信號的出現,我們也期待著股權投資行業在今年迎來更多政策支持,從而更好促進創新創業發展。相信在多方共建之下,中國創投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將扮演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力量之一。
當前,中國母基金行業進入到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階段,母基金向精細化管理方向發展。面對錯綜復雜的行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環境變化,為了更好反映中國母基金行業的現狀,提高中國母基金行業的信息透明度,母基金研究中心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梳理了2024上半年中國母基金行業的發展情況和最新動向,并分析預測了行業最新發展趨勢,整理推出《2024上半年中國母基金全景報告》,并在報告中梳理出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機構LP全名單。點擊下方圖片鏈接,獲取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