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新浪網等訊】19日,在新華報業傳媒高投集團、省旅游協會、溧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長三角·新經濟”系列高峰會暨溧陽產城融合推介會上,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產城融合、供給側改革等熱點問題,做了精彩發言和演講。
旅游產業,舉一業而興百業
“長三角·新經濟”系列高峰會暨溧陽產城融合推介會拉開帷幕,是溧陽市以全新發展理念轉換經濟發展模式的再度揚帆。省旅游協會會長左一嚮說,“十二五”以來,江蘇旅游業發展一直保持強勁勢頭,逐步走上城市暨旅游的發展軌道,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城市人文、自然、社會生活等資源價值的整合,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要素的合理配置,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效應,拉動城市消費升級和增長,帶來公共設施的完善和城市智慧服務的提升,營造人本化城市綠色環境和宜居空間。
他認為,旅游業是一個舉一業而興百業、有著極高關聯度的產業,同時也是提高生活質量的福祉產業。溧陽是一個集豐富歷史文化遺存和自然生態為一體的優秀旅游城市,也是一個具有巨大休閑度假發展空間的旅游目的地。近年來,溧陽市依托天目湖等獨具特色的自然稟賦,全方面推進旅游發展,躋身全省度假旅游第一方陣,表明旅游業是有著諸多融合基因的產業。高峰會確立通過產城融合、城市價值再造的新經濟戰略,將成為溧陽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產融結合,精準發現供需需求
江蘇高科技投資高投集團董事長、總裁張偉說,中國經濟的動力在哪兒?中國經濟的方向在哪里?最終歸結為三個方面:產業高端化、區域城鎮化和經濟全球化。產業為本、金融為契,無論是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產城融合,還是實體經濟的創新和轉型,都必須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尤其要重視直接融資的手段。我國的直接融資數量很大,但其中債券占據絕大多數。從金融角度看,債券無法投進更多的除了錢之外的功能,幫助企業升級。如何采取以貨幣資本、人力資本相融合的手段,投入供給側改革,是一個課題。
他認為,改革開放成就了一批有規模、有管理、有品牌的企業,但是缺乏更多的創新資源和市場資源的精準對接,缺少能精準發現供需雙方個性需求的“紅娘”。當前,應該高度重視投資端和資產端的對接。資產端發掘市場新的需求,投資端必須及時創新來進行對接;反過來,如果發現某一投資端具備長處,就一定要讓資產端的需求向其靠攏。如果在供給側改革中,政府或相關機構扮演好“紅娘”,經濟下行壓力就有望盡快緩解。
供給側改革,世界各國都在做
在本次高峰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做了主題演講。他對供給側改革產生背景、改革思路、展開關鍵點以及下一步變化做了梳理。他認為,近兩年是窗口期,如果不進行全面改革,以供給側為突破點,以結構性問題為落腳點,以深層次改革做基本途徑,以構建未來的動能機制作為最終目標,我們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下風。
世界銀行一項統計表明,全世界122個國家進行了231項改革,我國在這一名單中的排位只有九十多位。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都在對產業進行大規模調整。對于中國來說,經濟運行底部已現,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大量僵尸企業出現,國有企業出現高負債現象等供給側方面暴露的突出問題,促使大家形成了改革的共識。全世界人民都在進行結構性改革,在這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結構的大調整過程中,誰走在最前列,誰就能成為下一輪世界經濟發展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