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財經:?MC創投夢工場訊】文化產業市場規模從2006年的5123億元,到2015年2.53萬億,過去10年的時間成長了5倍,從文化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來看,可以用“黃金十年”來形容。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個:
第一是政策因素。2009年9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第一次把文化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從2009年政策出臺以后我們就開始醞釀成立文化產業基金,隨后的兩三年全國文化基金風涌云起,據統計,2012年國內已經成立的文化基金有150支左右,總規模1000多億元,反映了資本市場對文化產業的重視。
第二是經濟因素。按照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快速增長,達到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會井噴,中國2008年達到3000美元,2012年超過5000美元。
第三個可能是更關鍵的因素,就是技術對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新技術不斷推出,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等等,技術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關于文化產業的分類與投資機會分析
要做文化產業的投資,首先需要對文化產業細分,對每個行業進行深入研究,做好規劃。2010年文化產業主要特點是:一是文化產業大約1.1萬億市場規模,其中傳統媒體業約5000億,占文化產業的半壁江山;二是傳統與新興文化產業界限分明;三是新興媒體剛剛興起。基于此,我們當時的投資思路分三塊,第一是傳統媒體轉企改制,這是政策紅利;第二是文化娛樂消費升級,這是經濟紅利,比如影視、旅游,這都是消費升級帶來的機會;第三是新興文化產業發展,這是技術紅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013年、2014年,新興文化企業越來越多,以上的分類已經不能適應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了,我們對文化產業的分類和投資思路作了調整,雖然兩張圖看著比較相似,但內涵已經完全不一樣了。2015年我國的文化產業總體規模達到2.53億元,與2010年相比,除了規模大幅度增加外,還呈現三個重要變化:一是新興產業發展非常迅猛,而且已經逐步成為主流業態;二是新技術廣泛應用于傳統文化產業;三是傳統和新興界限越來越模糊,逐步實現了融合。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未來文化產業投資重點是技術模式創新企業。
技術變革對傳統媒體的顛覆性。廣告量代表媒體的影響力,從廣告的數據可以看出,過去幾年媒體發生的巨大變化,2009年我國廣告行業的市場規模大約是2041億,2014年5605億元,五年的時間增長了1.8倍,增長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可是報業在2012年開始斷崖式的下滑,這一年網絡廣告超過報業廣告,并且從成長性來看網絡廣告在過去幾年除了2009年的成長速度是22.1%,從2008年到2014年的其他年份年增長都在40%以上,而報業在2012年出現了下滑。與其他傳統媒體相比,電視在過去幾年受新媒體影響稍微小一點,但是2014年也被網絡廣告超越,同時我們再看成長曲線,電視廣告在過去幾年成長性逐漸下滑,到2014年只有4%左右的成長性,而網絡廣告年均成長在40%以上。從幾個數據可以看出,傳統媒體從成熟逐步走向衰落,新興媒體從萌芽到快速成長。另外一個方面,前面說過廣告市場過去五年增長1.8倍,新媒體一方面分享了廣告行業成長的增量,另外,也蠶食了很多傳統媒體的份額,這是技術變革對傳統媒體的顛覆性影響。
技術變革對新媒體的顛覆性。今天的新媒體可能就成為明天的傳統媒體,所以技術變革對新媒體的顛覆性作用也是存在的。網絡廣告市場以及移動廣告市場的發展變化可以看出這個趨勢。2012年網絡廣告市場已經750億左右,當時移動廣告市場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到了2015年,移動廣告市場已經達到900億左右。從成長性曲線來看,移動廣告的成長性遠遠高于網絡廣告的成長性,這就是技術變革對新媒體競爭格局的顛覆性作用。從網絡廣告到移動廣告,新媒體營銷的創新不斷,未來以自媒體推廣為核心的社會化媒體廣告將成為主流。
消費升級對文化產業的拉動性。消費升級影響著很多文化娛樂消費市場,這里我舉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電影市場的例子,從2014年—2015年,電影直接產業規模從685億到1000億,增長了46%,預計2016年還會增長40%。進一步分析,2015年消費對電影產業的拉動貢獻度約63%,2016年預計會達到67%。由此可以看出消費對電影產業的貢獻度非常高的。從國內電影票房來看,2012年票房超過1億元的國產片21部、進口片24部,到2015年這個數字就顛倒了,國產片47部、進口片34部,國產片遠遠高于進口片。從電影的票房來看,2008年票房43億,2015年已經達到440億,7年時間增加了10倍,這個成長性是非常高的。我國銀幕數量,2008年4097塊屏幕,2015年已經超過3萬多塊。電影市場是消費升級對文化產業拉動的典型案例。
關于文化產業未來發展預測
預測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為什么這么說?文化產業年年都有風口,如影視、旅游、游戲、電競、VRAR、直播、網紅等等,風口不斷。我總想通過投資熱點和投資案例總結提煉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或發展路徑,進行歸納性總結。但是要做這個事情,5年前還容易點,現在是越來越難,因為技術變革太快了,模式創新也非常快。我把投資的一些案例拿出來分析,發現每個企業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都不一樣,而且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除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還有資源整合、產業融合方面的創新,過去大家認為簡單的商業模式是最好的,但是互聯網推動下的很多文化企業商業模式比較多元,盈利點或者流量變現的方式較多。舉幾個例子,紫金文化基金投資的藍海彤翔以技術切入,改善傳統行業生態,打造文創云平臺,實現共享經濟;睿悅科技通過提供VR操作系統以及交互等技術,創新VR在游戲、影視、教育、娛樂等領域的應用;再如,點掌傳媒精準定位并服務財經群體,創新內容生產方式、傳播渠道以及呈現方式,并實現多種變現方式;新鼎明以金融服務切入影視業,嫁接新技術新模式,完善產業鏈布局,實現傳統與新興融合。還有的公司以工具切入市場,獲取海量用戶,分發流量,變身新媒體;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媒體,跨屛互動,不斷拓展傳統媒體外延,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粉絲經濟,打造并運營明星 IP,利用直播技術打造網紅經濟,等等。
文化產業發展發展路徑或發展模式百花齊放。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文化最大的魅力是有太多的可能;而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創業和投資則面臨極大挑戰,那是因為互聯網+給文化產業帶來太多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面對這種魅力與挑戰,如何進行文化產業的創業與投資呢?建議文化創業企業要重視以下四個要素:
一是技術。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文化產品的制作傳播方式以及交易模式,創新了很多商業模式,還創造了不少新的文化市場。不能較好地應用新技術的公司已經很難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二是創新。創新在文化產業無處不在,既包括產品制作方式、傳播方式、盈利模式,也包括資源整合方式、跨界合作方式等方面的創新;既有顛覆式創新,也有是微創新。雖然模式創新如日中天,但技術創新能建立更高的競爭壁壘,生命力也更加頑強。不能持續創新的企業很難長期保持領先優勢。
三是速度。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創業的時間窗口可能只有一兩年時間,不少新領域在一兩年時間即出現群雄爭霸的局面,一些剛剛奠定行業地位的企業很快又受到新技術或新模式的挑戰,創業者一點都不能心生懈怠,好的技術、商業模式要快速推進,不斷試錯迭代。
四是融合。文化業態從分割走向融合,互聯網+是跨界、變革、開放,是重塑融合,推動了線上線下融合以及產業之間跨界整合;產業鏈從封閉走向開放,行業分工越來越細,資源整合成為一種趨勢;資源整合能力成為企業的競爭力之一,這種能力是一種軟實力,很難被模仿。
對文化產業當前發展形勢的分析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點關于當前形勢的淺顯認知。第一,關于監管。監管越來越嚴,政策變化非常快,從行業角度,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今年出臺了一系列與新興產業相關的監管政策,包括《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持證機構參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從資本層面,IPO、借殼進度趨緩,審批要求提高,叫停上市公司對游戲、影視、VR等行業的跨界定增。第二,行業方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從藍海到紅海的產業周期越來越短,所以對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第三,從資本角度,資本寒冬,融資環境越來越惡劣,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投資事件是去年同期的35%,很多創業公司倒閉原因是融資受阻、資金耗盡;當前很多熱點項目估值越來越高,泡沫嚴重,而投資機構越來越理性。在當前形勢下,不少文化創業企業面臨一些選擇,是維持高估值還是盡快融資?由于互聯網思維過去幾年比較盛行,互聯網思維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免費、追求市場份額,燒錢模式,資本寒冬下,是繼續燒錢還是盡快盈利?有些風口可能是餡餅,但有些可能是陷阱,比如前幾年千團大戰,真正活下來的寥寥無幾,要能夠辨別風口是餡餅還是陷阱?從當前的形勢來看,企業生存是第一位的,先活下去,一定要高度重視現金流。
給文創企業的幾點建議:
第一,人。人永遠是第一位,要高度重視創業家、創業團隊的作用。
第二,新。包括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關注,要追新求新、標新立異、引領潮流;寧可冒風險,也不要墨守成規。技術創新比模式創新更具優勢。
第三,快。好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要快速推進,通過不斷試錯,快速迭代。
第四,錢。要重視資本的力量,敢于融資,快速融資;不要過于糾結于高估值,拿到錢是最重要的;要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做好資本運作的規劃,IPO、并購都是實現資本化的有效途徑。
投資人簡介:
周春芳現任毅達資本合伙人、董事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
周春芳擁有十五年以上文化傳媒行業和投資工作經驗。對文化產業、消費服務業的行業生態和發展規律有著深入研究,對新商業模式具有獨到見解,在業內擁有廣泛的資源。
周春芳熟悉境內外資本市場,精通企業投資分析和資本運作,在企業改制上市、并購重組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江蘇紫金文化產業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周春芳全面負責20億規模的江蘇紫金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投資管理工作,基金投資的項目包括江蘇有線、時代傳媒、好享購物、金陵體育、591文化傳媒、CC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