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8日,由清科高投集團、投資界主辦,聯想創投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在京舉行,匯集股權投資界巨匠精英,以趨勢、策略、行業角度剖析這個時代。在影響力對話環節,君聯資本資本董事總經理、總裁陳浩,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深圳市創新投資高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澤望,達晨創投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徐傳陞,毅達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應文祿,昆侖萬維董事長周亞輝、嘉賓傳媒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吳婷,就“資本大時代”這個主題進行了精彩對話。
主持人吳婷:現在已經是12月份,我們可以對2016年做適當的總結了,對于今年的股權投資行業,請每個人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自己最切身的一個體會。
陳浩:我認為2016年股權投資行業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暗流洶涌,感覺是在醞釀下一場更激蕩人心的市場。
鄧鋒:不冷,兩個字。
倪澤望:辛苦。
肖冰:回歸理性。
徐傳陞:早期創投一直是價值投資,堅持理性。
應文祿:我覺得應該是冷熱不均。
周亞輝:我認為是跟著黨走,因為所有賺錢的機會都是黨給的。
主持人:周總從跟著黨走,來解讀一下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觸。
周亞輝:我自己深刻的反思,我從2015年3月份開始做一些少數股權投資,做到現在,你再怎么努力,我們的機會還是黨給的,如果說現在你投資太關注美元端,其實很難掙到錢,再牛的投資人也掙不到錢。你關注國內A股市場,你容易能掙到錢,這是給你創造機會的區別。所以我覺得我們做投資人,還需要更多關注黨有什么機會,我們怎么去配合黨去創造更大的機會。
主持人:您覺得2016年黨給了哪些特別好的機會?
周亞輝:太多了,無法細說。
主持人:您抓住了機會嗎?
周亞輝:我試圖抓住機會,但是反應還是慢了一點。我覺得下面坐的同創偉業的鄭總抓的機會是最多的。
主持人:映客投資筆記是在抓住機會了嗎?
周亞輝:這不是抓住了機會,仍是體現了價值投資,隨著企業的高速增長,你在這個過程中參與了投資。黨給的機會我抓住了很多,這些體現還要看未來兩三年,我最近剛剛投了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覺得自己判斷他在未來三年能在A股上市,不出意外賺100倍。如今,怎么樣把中國制造業的產能提升,然后能夠把中國的商品能夠更好地賣到全世界去,怎么樣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這些都是黨給的機會。
主持人:周總至今沒有透露一個他投資的公司,我相信他的潛臺詞是請關注周亞輝投資筆記。應總解釋一下冷熱不均是什么情況?
應文祿:剛才在下面聊天,有人問我最近人民幣跟美元的差別有多少,先說數據,中國GDP和美國相比是1.58倍,中國的PE和VC是7萬億,但是PE和VC占了一半,所以PE應該是3.5萬億,這個數據和美國差10倍,美國官方數據是7萬億美金。
2016年無論PE還是VC融資量,都在增長,而且是在持續的增長。但是為什么這個行業有點感到很熱,有點感到很冷,我覺得其實發生了變化,從整個募集資金量來講,其實這個錢在兩極分化,資金往品牌創投,優秀的創投機構流動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美國有的“19”分化,10%集聚了90%的資金量,國內我相信這個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投資上來看,這些大的投資機構和品牌投資出手都非常快。整個行業應該是在持續增長,然后冷熱不均這樣一個過程中度過來的。
主持人:應總覺得冷還是熱了?
應文祿:這三年的數據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今年主動募集了122個億,去年增長了90%,投資了三家企業,也增長了70%,對我來講壓力非常大,責任非常重,但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光明。
主持人:徐總說一說你的回歸理性的想法是基于什么樣的一些案例?
徐傳陞:今年從經緯來講,我們又融了新的一個周期的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所以我看到的是未來3-4年的投資機會,從我們來講,我們一般投資會偏早一點,可能從13年就開始看企業服務和云計算的投資,這三年投了40多家公司,從消費到云計算等行業領頭羊的云計算服務公司。從我們來講,還是扎實看早期前沿的公司,從云計算到人工智能,還有深度學習。我們其實這在一塊看了很多,投資非常謹慎,概念也非常熱。
還有一些數據+醫療,我覺得去年互聯網醫療非常熱,今年年初又冷下來,我們在這一塊還是繼續深耕,我們認為還是有很多的機會。
主持人:在2016年之前,腦子還有一點發熱的時候,投的數據大概是什么樣的?
徐傳陞:2015-2016年度,經緯總共新投資了99家公司。
主持人:那也沒有冷靜太多。
徐傳陞:我們一向挺冷靜的,數字不代表你不冷靜,我們一般投的早期,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大,我們賭的大方向,我們看行業都是8-10年的周期。
2016年股權投資:冷熱不均,回歸理性
肖冰:今年應該是回歸理性的一年。我們看到,今年新的概念、故事、風口、名詞,相比早兩年少了很多,所以這會是相對會理性的一年。前兩年還是有點壓力的,感覺要“被落伍”了,好象不投一個什么方向的公司會覺得很不好意思,現在是比較正常的狀態。目前整個市場還在找大的方向,從VC投資來說,未來大的趨勢,我們在做一些早期的布局,也不知道下一個大的浪潮是什么,但是現在市場比較一致看好的方向,我們也在觀察。
主持人:肖總的意思比以往保持更加冷靜的獨立思考,倪總怎么看?
倪澤望:我說了兩個字—辛苦。確實,2016年非常辛苦,創投市場慢慢從藍海變成了紅海,慢慢變成了血海,競爭非常激烈。以前我們知道募3、5個億的資金覺得很了不起,很驕傲了,現在沒有30、50億,根本不好意思出去說,至少是100億以上,甚至還有1千億的,資金特別特別多,使得項目的價值極貴,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現在動不動一個項目至少5個億,10個億,都是評估的市值,有的剛剛創業的,半年不到估值就是10個億。
現在項目方比武招親,誰出的價格就給誰,都是這種玩法,但這樣干下去不是好事,可能會給整個投資行業造成很大的傷害。這些錢都投出去了,五年以后該跳樓的跳樓,跑路的跑路了,所以我說很辛苦。
鄧鋒:希望我們這里沒有跳樓的。我說不冷,現在很多人講是資本寒冬,我覺得根本就不冷。在宏觀上,其實行業要看融資、投資、退出,清科的數據已經很清楚了,在融資上今年又是一個進步,而且很多新的基金出來,如果很冷的話,就不會有這么多能融到資的。退出和并購也是,另外IPO方面,不管是中國和美國這個機會窗口都挺好的,現在IPO的速度在加快。
所以從今年整個退出和往前看退出,宏觀來講都不會太差,而且應該是更好,再往前會比今年要好。
再說投資,我同意應總講的,就是冷熱不均。冷的是2015年過熱,如今是一個理性的回歸。其實很多行業不太冷,像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醫療,還有VR和AR可能有泡沫,但是大的方向是對的,很多人認為TO B的科技和TO C的商業創新是一致的,但其實他們的成長性沒有那么大。從我的角度來看,整個宏觀并不冷,北極光今年投資的量跟去年差不多,總的來說投資的數量和金額數是差不多的。另外我們過去一年當中大概有20多家企業出來融下一輪,而且所有的公司都融到了下一輪,所有的公司都是上升的估值,所以從自己的微觀情況來看很好,并沒有感到是冬天。
主持人:今天臺上的都是非常杰出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所以大家都覺得不冷。
陳浩:我總結了一個詞——醞釀。我們這個行業多數的機構在練內功,一方面是我們募資,跟LP怎么去溝通,包括過去投資的情況和未來的投資策略,讓他們為我們新的基金繼續給予支持。另外當然是我們自己在機構內部做的一系列的變化和調整。
當然還有跟我們的被投企業,在這些投資項目里面,其實有大量的融合、合作,甚至是整合并購這樣一種機會,使得這些企業的發展能夠有更好的機會。這些工作是投資后的管理和服務性工作,我相信大家都花了很多的事情。這些工作都是為了下一個機會到來的時候,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2016年醞釀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大家說的都不矛盾,都是反映了每個人自己親身的感受。醞釀之后就是等風來,接下來聊一聊風口,說到人工智能和AR都會有一些泡沫,每個人對于風口在哪里,風口的力度怎么樣,方向怎么樣,溫度怎么樣,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陳總您覺得現在醞釀之后,風口會在哪里出現?
陳浩:定性說兩個方面,第一,風口是代表了前瞻性的市場機會,或者是需求的未來,這個未來代表了重大產業發展機遇。第二是要觀察里面的創業者和資本,資本擅長早期布局,有一定的前瞻性,更重要的是,創業者在哪些方向上有先知先覺的這種判斷,自己親身去投入。如果具備這兩個方面,一個是代表著未來的一種需求。第二個就是創業者和資本在這個方向更多的聚集,預示著風口就要到來。
主持人:在過去這一年當中,你看過或者投過哪些項目特別滿意的,也是你意料當中會成為風口上飛起來的企業。
鄧鋒:這個問題很難給出很準確的回答,今天滿意,可能兩年之后不滿意,你投過的企業也不能說你對他不滿意,這個沒法講。
我是很反對風口理論投資,也不看風口,甚至按照賽道理論投資也不太對。我們要看未來的大趨勢,這個大趨勢剛開始是一個徐徐吹來的風,慢慢越吹越大,在徐徐吹的時候就要投進去。
再說一下方向性。我們專注于科技早期投資,中國未來十年科技肯定是一個主力,科技里面是兩大塊,一個是無線互聯、IOT、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IT產業的革命;再就是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再加上其他一些醫療設備革命帶來的精準醫療,整個帶動健康醫療產業的一個趨勢,這也是科技為導向的。這些科技革命可能是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投資主體。
倪澤望:風口也是非常熱的名詞,不知道這個詞怎么來的,總覺得這是一個誤導的概念。所有投資人都去找風口,其實沒有那么多的風口。創業者是風險投資,風不可能天天有,技術革命也是跳躍性的,風總是有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每個行業都有風口,只是大風小風。深創投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消費升級,另一個是技術創新,我們不會專注于某個行業。
????? 看好科技創新
主持人:肖總在2016年投了哪些自己比較滿意的企業?
肖冰:我們比較看好兩個方向的機會,一個就是技術的創新機會,硅谷的VC主要是投一些技術創新的企業,過往兩年我們主要是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的投資,現在感覺回歸到科技創新這一塊。科技創新這一塊的機會,我覺得非常多。風口聽起來就好像是投一個公司,等一個風口起來,就賣給下一個人,然后就成功了,其實我們從來沒有這個想法。我們投這個企業,是想把這個企業最終變成一個偉大的企業,不管是不是風口,吹不吹起來我們不在意。但是我們會在意一個大的趨勢,這個企業是要符合大的趨勢,未來能夠長大的,最終體現在收入、利潤、規模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力。
如今,科技創新在國內到了一個臨界點,中國跟國外的技術創新都處于比較同步的階段,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所以我們投了很多技術類的公司。
第二個大的機會,是新經濟和舊經濟的融合。過往這幾年,我們投互聯網是一波人,投傳統行業是另一波人,大家沒有什么交集的。但現在開始,互聯網也好,大數據和物聯網都是一個工具,越來越被傳統產業所接受。傳統產業的市場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穿的衣服,用的家具,開的汽車,都是巨大的市場,只是說這些東西幾十年沒有變化,我們用新的技術改變以后,這個空間是巨大的。我覺得未來在新技術和傳統產業的融合里面會產生更大體量的公司。這里面,我覺得投資成功概率相對會比較大的,這種跨界融合產生的機會也是巨大的。
今年我們也布局了幾個這樣的公司,我感覺非常好,可能會顛覆一些已經存在巨大規模的產業,這是特別適合我們在中國做投資的。
主持人:跨界融合,達晨也在醞釀當中。
徐傳陞:我也不太喜歡風口這個詞,至少從經緯本身,09年投移動互聯網,12年切入到交易撮合,從最早的安居客,到找鋼網,到滴滴出行,我們喜歡自己摸索,然后探索,產生一些大的機會,我們看到的是未來十年一些行業格局的改變。今年我們還是會往交易撮合這個方式,剛才說的數據醫療,數據醫療我覺得今年非常典型,3月底之前,我們投資的深度學習,數據大分析,一場圍棋賽之后,估值都翻了三倍,那算是風口。我們現在投的一些早期公司都非常受追捧,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很多時候也是整個行業媒體,包括現在20萬從業人員對方向的追崇。我們會專注幾個方面,我們年初投資了OFO單車,9個月變成了全民皆單車。現在除了黑色以外,什么顏色都有了。
我們做早期投資應該走在前面,承擔一些更多的不確定性跟風險,幫創業者去完成他們一些思考跟夢想。
主持人:如果今年最大的熱點只有一個單車市場,這是極不正常的。應總您怎么看?
應文祿:投資理念有一個原則,三不原則,不跟風,不盲從,不追高。投資應該是投概念,投組合,投趨勢,投資要講邏輯的。大家想一想,看一看國內好多的投資機會,是現實存在的,周總開了一點玩笑,跟著黨走,我們要投資中國的未來,國家已經把它定好了,或者把它描繪了藍圖,這個藍圖是非常清晰的,比如說工業4.0。現在智能互聯網會改變所有的傳統行業,如果你看到了這個趨勢,其實在這個領域的布局就會有機會。
未來上10萬億的行業,比如說健康行業、物聯網產業、汽車后服務市場,這么大的規模在中國這種投資機會是非常多的。還有互聯網+改造的機會也是非常多,這個行業是足夠大的,投資的領域足夠大。投資都會有壓力,風口不要去追就更好,你去追風,當那一陣風沒有的時候,你就會死得很慘,按照行業的規矩,扎扎實實來做,你總是會有機會。
現在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現象,一個是把目前排隊的IPO不行的企業勸退,帶病的、有傷的企業不要去IPO;量化指標已經降了50%以上、降幅在30%以上的,給你一次解釋的機會。如果還有一些行業生態明顯不行的,你就要出去了。過去很多投資機構投了魔獸類的企業,在行業切換過程中明顯掉隊了,肖冰又回歸到投資的本質,這看到企業投資的基本面,未來的成長以后,能不能給投資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機會,然后能夠安全的退出,所以投資要有一定的安全邊界就可以了,不要去跟風。
主持人:周總作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怎么看自己所處的行業,你的投資邏輯是什么?
周亞輝:我算是一個全能型的選手,基本上所有大家提到的風口我全都看,但是我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投資方向,我沒有在任何一個會議能看到大家把它定位為投資主題和風口,我現在感興趣的是量子計算,首先說明一點我的投資是很任性的,不能做太多的參考。可能過去兩年我的成績比較好,比較任性一點。
第一個原則我投資很任性,第二我自己投資喜好里面,我最愛投資科學家。我認為未來100億美金的CEO都應該是科學家,所以我特別愛投科學家,我經常到斯坦福等學校去找科學家,還有到清華找科學家,找年輕的教授,看他們有什么新的idea。從這個角度出發,最近一百年我們其實都沒有逃離愛因斯坦劃的這個框架,他在1900年給人類劃了兩個框架,一個是相對論,一個就是量子力學,我們一直沒有逃離這個框架。現在例子計算到了一個可以有一個突破的年代,所以其實我對這個投資是非常感興趣的。
所有的投資都離不開科技,所有的投資本質都是科技投資,最開始的科技時代是從牛頓的經典力學開始,到第二個時代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還有一百年的投資空間,我覺得最近爆發的是量子計算,科技永遠走在我們的前面,在中國科學院還有安徽合肥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在量子計算方面,其實還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我覺得這個在未來10-20年之內,會是一個很大的爆發產業。
有人帶領我們走到下一個時代,如果有這樣的人出現,我更愿意投資。
主持人:大家回答有一個相對統一的就是科技創新,可能是未來都會關注的,甚至長達10、20年的時間。我看《智能時代》這本書,人類一切的文明都建立在科技和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剩下的就是文科生他們在興風作浪了。
下面就互相提問一下,資本大時代這么好的時代,投資就是分享,也是競爭,我相信各位彼此之間也有互相好奇的,平時也沒有什么機會或者想不起來去問的,今天臺上就互撕,或者互捧一下。
創業是一個無底洞
陳浩:聯想創投高投集團的賀志強的演講,是主辦方給予一個企業投資機構很高的期待,我們唯一一位來自企業的是周亞輝,他講了他的投資理念。我的問題是周總這樣投資到底是以企業戰略為目的,還是以財務回報為目的?
周亞輝:我覺得回答起來挺難的,首先我花在投資上的時間很少,可能10%的時間花在投資上,過去投那么多的項目,我只花了10%的精力,更多的時間還是花在業務上。
另外一點就是昆侖萬維上市之后,我們還做了一些結構上的分級,我們成立了昆侖控股,除了上市公司以外,還有其他的產業。本質上來講,我的投資更多是以個人興趣為導向,在中國跟我最接近的人是王思聰,我最欣賞的人王思聰,他的投資感覺我很佩服,他投資樂視體育,高的時候一下子全部退出了。我們的投資明顯以戰略布局為導向的。
周亞輝:鄧總清華的學長,也是我的偶像,我想知道到底他有多少時間花在投資上,還是很多時間花在吃喝玩樂上?
鄧鋒:百分之百的時間花在投資上,還有20%的時間花在別的事情上。投資真的是一個藍領,我也是企業家,做投資一個心態的轉變,就是過去你是公司老大,但做投資不是這樣的,你要變成乙方心態,必須能夠彎下得腰,身段必須很低,這是服務行業。第二,還是很辛苦的,別以為企業家轉成做投資人,會輕松了,我是沒有這個感覺輕松,而且我覺得忙得不一樣,你應該知道我很忙,我們都沒有好好聊過。
好像應總說今后的VC會分化,或者今年會分化,錢往好的基金那里走,現在每年都不斷出新的基金,是不是一場寒冬來了,很多人都死了?這個問題我一直有很多不同的假設,到現在還沒有答案,因為您既然講到分化了,我提不分化。我覺得分化有可能好的基金,雖然做的不錯,但是里面能出來。我們也看到中國好多一線基金里面一些執行總監出來,成立了一個新的基金,又能拿到錢,好的基金也在分化,好的基金跟壞的基金距離拉開,也未必。
第二,好的基金還有一個時代的交替,VC作為一個行業來說,沒有看到特別多好的例子,導致交替做不好,即便你今天是一線的VC,可能又會被新的替代。還有一個是行業的變化,肖總也講了,我們這些人適合投新經濟和舊經濟的融合,年輕人要投二次元,就是85后和90后在投,又是一個變化。
應文祿:鄧總是這個行業的老兵,做VC16年了。我感覺很多人在,又不在了,各領風騷3、5年。VC對將來的判斷,如果投資現在,可能這種收獲不會很大,投在未來,你要對產業鏈和行業要有研究。為什么有人死的,為什么有人活得很強,肯定有基本的邏輯。做了這么多年,我的感受是比較深的,不斷的在研究下一個投資領域是什么,或者不斷研究下一個投資風口是什么,你不知道投資往哪里走,資金往哪里流。這幾年的感受比較深,像老司機一樣,越做越擔心,這個行業其實也很殘酷,不太像二級市場,你不能給投資人賺錢,下一批投資人不會把錢給你。現在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是非常快的,這個行業里面做一個壞孩子,是很難可持續的。這個行業里面壓力很大,你只能去用功,在場的很多各位老朋友,他們都非常辛苦。
主持人:應總您發問誰?
應文祿:問一下倪澤望,他也是我的老鄉,問一下他的心路歷程。他是政府官員,這兩年一不小心投身了我們這個行業,感到很辛苦,這個心路歷程不知道有沒有轉變過來?
倪澤望:我現在是這個行業二年級學生,是新兵,需要向各位大佬學習。來了一兩年,感覺到工作確實蠻累的,還是有一種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感覺。投資這個行業是真金白銀,不能有半點虛假,投5千萬一億,打水漂就是打水漂,這種壓力確實是比較大的。怎么樣挖掘好的項目,怎么樣保證項目能夠成功,我們確實在這一方面能夠動腦筋和想辦法,這個行業不可能是春天的,這是我的感覺。
我跟倪總在聊,跟他聯系有6、7家創投企業,活躍有5千家,一天投20個項目,就是10萬個項目,3、5百個上市,其他分紅靠什么,五年以后基金有很大的生存壓力,這是我比較猶豫的。現在做起來也很辛苦,但是那個事我能掌控,基本上我能預計到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樣的,但是投資我沒法預測,五年以后確實不知道投資的效果怎么樣。
主持人:沒準五年之后紅海就變成了血海。
倪澤望:我向主持人發問一個問題,我們今天也投了吳婷創辦的企業是我有嘉賓,很多也是吳婷的天使輪和創始股東,想請吳婷談一談2016年的收獲和體會。
主持人:其實我創業才半年的時間,以前在電視臺做了快十年的時間,我覺得創業者應該是有這個基因的,有人天生就適合創業,比如我,其實應該更早一點出來的,閻焱說怎么沒有更早幾年出來創業。我覺得很過癮,我們就踏踏實實做時候的事情,把目標樹在三年五之間,就是馬太效應,好的項目會比較如魚得水再往前走。
我問肖冰一個問題,之前在會議上說,新三板不應該辦酒會,這不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其實我覺得創業是一個無底洞,你覺得什么時候是值得我們慶祝的時刻呢?
肖冰:至少要企業安全,你去稍微慶祝一下。你說的新三板,不是像主板和創業板那種市場,很多企業還是很危險的,第二天就會死掉的狀態,他掛一個牌子就去慶祝,好像沒有必要花那么多錢,本來就沒有那么多錢。看到朋友圈發的一些照片,在超五星級的酒店,沒有什么收入的公司掛一個新三板,然后去開酒會,過一段時間資金鏈斷掉了,酒會把錢花掉了。所以要足夠安全以后再說。
主持人:再次謝謝各位,大家分享的干貨也很多,非常有趣。在座都是擁有十幾二十年創業和投資經驗的大咖,今天把最心里的話說了出來,非常感謝大家在資本大時代帶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