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隨著優機股份在北京證券交易所敲響上市鐘聲,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00家,正式跨入“百企時代”。
隨著2022年上半年收官,北交所上半年市場運行成績也隨之出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交所、新三板市場合計發行融資155.19億元,同比上升19.4%。其中,公開發行融資28.02億元,定向發行融資127.1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整個上半年,北交所合格投資者達505.65萬戶,相比較于上年末增加了近29.34萬戶,北交所熱度持續攀升。
1.北交所上市公司突破百家,多家公司中報業績預增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數達到100家,較2021年年底的81家新增了19家,同比增加35.71%,平均發行市盈率22.95倍。新增的19家公司截至6月30日收盤的總市值合計136.81億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收盤,上半年新上市的19家公司中總市值最高的為奧迪威(832491.BJ),總市值為17.79億元,凱德石英(835179.BJ)、邦德股份(838171.BJ)以16.24億元、7.93億元的總市值位居第二、第三。
總覽北交所百家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10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總市值達21億元。其中有38家公司總市值突破10億元;12家公司總市值突破20億元;此外,還有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百億,分別是貝特瑞(835185.BJ)、吉林碳谷(836077.BJ)、連城數控(835368.BJ)。
其中,貝特瑞憑借近601.98億元的總市值繼續領跑榜首,吉林碳谷和連城數控則分別憑借198.51億元及169.38億元位居第二、第三。
近期,多家北交所公司陸續披露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截至7月22日,9家已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8家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均超50%。
2.上市公司“專精特新”特征顯著
截至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覆蓋全國23個省份。其中,江蘇省因囊括17家北交所公司而高居榜首;北京、廣東以12家緊隨其后,山東則有11家位列第4,僅三大發達經濟省份江蘇、北京、廣東便共計擁有了4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根據所屬GICS1級行業劃分,上半年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共覆蓋了8個賽道,信息技術、工業、原材料排在前三。
總體來看,行業分布比較密集,信息技術、工業、原材料領域的企業合計占據了71家,占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為71%。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上半年底,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20家榮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此外,未上榜單的如廣脈科技、同輝信息、新安潔等不少企業則獲得了地方如浙江省、北京市的年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殊榮。
3.再融資穩步推進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微創光電、貝特瑞、同享科技、蓋世食品4家公司啟動再融資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4.24億元。其中,同享科技再融資的注冊申請已于2022年5月13日獲證監會同意。
據同享科技2022年4月18日發布的公告,公司擬以競價方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不超過600萬股(占總股本的5.81%),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5億元,其中擬用于“年產涂錫銅帶(絲)15000噸項目”的資金為7500萬元,其余3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2年6月23日晚,貝特瑞發布公告稱,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30%,即發行股票數量不超218,423,767股(含本數),預計募資不超過50億元,一舉創下了北交所最大規模融資紀錄。
開源證券研報認為,北交所的再融資辦法構建了“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再融資制度,用于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北交所做優做強。
4.優質企業儲備充足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IPO在審核企業數量達138家,其中77家處于已問詢狀態;46家處于已受理狀態;5家處于已中止狀態;4家暫緩審議;3家通過;2家處于注冊狀態;1家處于報送證監會狀態。
根據所屬GICS1級行業劃分,138家北交所IPO在審企業中,信息技術、工業、原材料位居前三,分別是45家、32家、25家。
138家北交所IPO在審企業中,截至6月30日收盤,總市值突破10億元的企業共有64家,其中21家企業總市值突破20億元。硅烷科技、康樂衛士、錦波生物分別以129.08億元、77.45億元、70.19億元位居前三名。
2022年上半年,累計有115家企業北交所IPO申請獲受理。據統計,隨著新的分層管理辦法正式落地,截至2022年上半年底,創新層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有近1690家,其中有136家公司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576家公司2021年全年歸母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北交所優質企業儲備充足。
此外,2022年以來新三板市場新申請掛牌公司達203家,較去年同期的47家增長近4.3倍,符合北交所財務標準的申請企業有140家,占比近7成。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更是達40家。
在上述203家公司中,還包含了55家曾經摘牌的企業,并有81家曾經接受IPO輔導的企業,北交所對新三板的“回流吸引”不可忽視。
5.專業機構參與力度加大,市場生態持續優化
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獲機構調研熱度居高不下。據統計,上半年的北交所公司共迎來了59次的機構調研,超600家次機構參與了3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而伴隨著北交所公司半年報披露日期將近,參與調研的機構數量也在增長,其中奧迪威于6月21日當天便接待了39家機構的調研。同時,超15家券商共發布約200篇北交所、新三板公司的個股深度研報。
此外,公募基金、證券公司自營積極參與公開發行戰略配售,9家企業獲得公募基金戰略投資,其中匯添富、華夏、嘉實、南方等北交所主題基金參與戰投的公司數量在4家以上;同時,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已建倉完畢。
(融中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