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偉莉 陳嫻
要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實體經濟發展提出的重要要求。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科技—金融良性循環,江蘇正在探路。
8月5日,“2023金融賦能制造強省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生物醫藥專場”在南京舉行,滬深北港四大交易所、銀行、券商、基金以及頭部創投機構,13個設區市分管領導和近百家生物醫藥企業等300余人齊聚一堂,縱論產業和金融的“融合之道”。
“金”光閃閃,大咖云集
翻開這場活動的參會名單,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金”光閃閃,大咖云集。除了銀行外,更多的是資本圈的知名機構。比如,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等四大交易所,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三大基金,中金公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中信建投、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南京證券等券商機構,以及紅杉資本、IDG、深創投、前海方舟、國投招商、招銀國際、中銀投私募基金、達晨財智、君聯資本、國壽股權、高投集團、毅達資本、元禾控股等創投機構……
四大平臺以及數十家在業內名氣響當當的資方齊聚南京,展成績、擺優勢、亮服務,目的只有一個,即近距離了解江蘇制造強省建設規劃,感受企業發展勢頭,尋找更好的投資標的。
目前,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位居全國第一,達到106家,總市值過萬億元。上交所副總經理董國群說,科創板在支持江蘇科創企業發展方面成效顯著,下一步將構建常態化聯合培育機制,共同繪制關鍵核心領域產業鏈圖譜,支持上市公司用好再融資、并購重組、分拆上市等工具,精準對接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債券融資需求,為江蘇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制造業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
深交所副總經理李輝說,從2017年至今,累計在江蘇開展了資本市場培訓培育活動百余場,服務企業千余家次,覆蓋各地政府和主要市場機構。聚焦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三大領域,以全面注冊制改革為契機,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抓手,以多樣化產品為依托,以在地化服務和信息平臺為保障,支持江蘇打造領先的創新生態體系,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引導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在江蘇快速集聚。
截至今年7月底,北交所江蘇上市公司38家,位居全國第一,同時新三板江蘇掛牌企業800家,數量居全國第三。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北交所副總經理孫立介紹,當前北交所進入規模攻堅、功能提升的關鍵時期,突出“開門服務、直達服務、精準服務”等措施,加快建設服務型交易所。未來,北交所將加大江蘇企業掛牌上市服務力度,共同培育一批標桿企業掛牌上市,形成“交易所、政府、企業”共建、共贏、共享的良好局面。
而此次港交所的到來,從側面證明了江蘇制造業的發展潛力,也讓不少企業感受到其“誠意滿滿”。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江蘇企業突破100家,融資超過3800億港元。港交所聯席運營總監陳翊庭說,港交所新規支持符合條件的五大行業專精特新公司上市,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與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度契合,希望能夠繼續和江蘇一起,繼續通過金融服務,為創新賦能。
“星”光熠熠,葳蕤繁盛
日前,上半年江蘇經濟數據出爐:全省GDP增長6.6%,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經濟增量居全國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高于全國4.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同比增長8.6%,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41.1%、49.6%,比去年同期分別提升0.7個、1.3個百分點。
而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給予經濟運行強有力支撐。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省本外幣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長22.3%、連續33個月增幅達到兩位數,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6.7%。新增境內上市公司37家,居全國第一,全省A股上市公司總量達到672家。其中,新增上市公司中,涉及集成電路、動力電池、工業機器人等多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超七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反映出我省先進制造業加速發展和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的快速成長。
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江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強化金融精準支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科技型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土壤。
最近,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出爐,全省新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總數達到1504家,位居全國第三;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4萬家。以生物醫藥為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2022年產值達5140億元,占全國的13.9%;新獲批藥品123個(創新藥7個)、三類醫療器械169個,繼續保持全國第一;蘇州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集群、泰連錫生物醫藥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當前,江蘇正在打造“1650產業體系”。在日前公布的江蘇加快制造強省建設方案中,提出以質量效益強、產業韌性強、創新動能強、智造能力強、綠色發展強、競爭實力強為目標,深入開展集群筑峰、創新強基、高端躍升、智能升級、綠色轉型、壯企強企、布局優化、治理創優等八大行動。計劃到2025年,制造業優質企業梯隊持續擴容,營收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200家,制造業上市企業數量保持第一方陣,科創板企業數量持續領先。
這些企業,構成了江蘇資本市場的強大“后備軍”,充滿了潛力與吸引力。為了幫助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與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持續創新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做強一批“鏈主”企業,做優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活動現場,全國股轉系統、北交所在蘇兩大基地同步揭牌。其中,與江蘇高科技投資高投集團共建的江蘇創新型企業發展基地,將成為北交所在江蘇第一個與省屬國有創投高投集團合作的企業上市培育基地,有助于發揮創業投資專業力量及資源整合作用,形成與北交所在南京、蘇州等地設立的與政府合作服務基地資源互補、優勢放大的良好格局。
“熱”氣騰騰,雙向奔赴
產業與金融的雙向奔赴,正在江蘇落地。
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職。硬科技集中的江蘇,已成為眾多創投機構、投資經理的“打卡地”。數據顯示,一季度,江蘇創投市場發生融資事件153個,已披露融資總額約465.5億元,環比多增321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80.7億元。
在活動現場,不少與會者邊聽演講,邊翻手邊的一本“融資路演手冊”,其中集納了70家已獲融資和擬融資企業的基本情況、融資額度和聯系方式。活動結束時,200多本“融資路演手冊”被與會者帶走。
江蘇盈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國內脂肪乳劑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其研發的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于 2021年中選國家第四批集采目錄,獲得全國18%的市場份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2022年營收1.2億元。今年6月1日完成了3.1億元的B輪融資,計劃開展新一輪融資,融資額3.1億元,主要用于在研產品臨床推進、生產基地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
在簽約環節,該公司與關懷醫療、百斯杰生物和百賽飛生物、高峰醫療、智核生物、博奧信生物、百寧盈創和清普生物等企業,分別和國壽股權、華泰紫金、達晨財智、元禾資本、毅達資本簽署投資協議。
而在當天下午的路演環節中,距離開場前還有15分鐘,高投大廈405會議室就已經坐得滿滿當當,數十家企業與四大交易所、多家投資機構面對面、近距離溝通。來自蘇州的一家生物醫藥企業的代表匆匆跑進會議室,找到了最后一排偏角落的座位。“公司成立十年了,一直有上市的計劃,這次機會很難得,可以一次性與這么多平臺、機構交流,回去就要把內容分享給團隊。”該企業負責人說。
“近幾年,江蘇正從傳統醫藥制造大省向全球生物醫藥生產、研發、創新高地快速升級。”達晨財智合伙人李江峰說,包括達晨財智在內的創投機構均在江蘇挖掘了眾多高科技創新企業。
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對傳統信貸業務提出挑戰,更是呼吁“有耐心”的資本,能夠從科技成果轉化到上市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種子企業在哪里?有前景的企業在哪里?當天,高投毅達研究院正式發布江蘇生物醫藥投融資大數據中心2.0版本。該院研究員丁竹博士介紹,此次版本的統計數據從江蘇擴展至全國,分析維度從原有的10個增加到60個,同步增加了全景的產業鏈強弱分析。“通過這些數據分析,我們去看研發的趨勢、資本的風向、園區的發展、產業鏈的強弱。”丁竹說,2.0版本還打造了更為完善的產業生態服務體系,希望有更多的機構加入,共同打造完善一個生物醫藥產業數據一應俱全、優質企業一鍵觸達的高水平投融資對接中心。
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226125&layountIndex=0&date=20230807&siteID=2&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