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當全球光伏產業格局加速重構,中國光伏行業在技術突圍與全球化博弈中迎來關鍵轉折點。
2月27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光伏行業2024年發展回顧與2025年形勢展望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匯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及企業代表,圍繞產業政策、技術創新、市場趨勢及行業挑戰展開深度探討。與會各方一致認為,中國光伏產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轉折。
高速增長與競爭壓力并行 2024年,中國光伏產業在高速增長與深度調整中邁入關鍵轉型期。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24年,中國光伏產業延續高速增長態勢,制造端多晶硅、硅片、電池及組件產量同比增幅均超10%。技術迭代呈現“多點突破”態勢,TOPCon和異質結電池量產效率分別提升至25.4%和25.6%,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突破34.6%,刷新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紀錄14次。
裝機規模方面,繼2023年首次突破2億千瓦以后,2024年光伏裝機規模再次超預期,達到2.78億千瓦,同比增長28%;裝機結構方面,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達到3.75億千瓦,占比達42%,結構持續優化;發電量方面,2024年光伏發電量超過70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8.6%,較2023年增長1.2個百分點,綠色電力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標志著行業進入增速換擋期。
國際市場布局呈現“縱深突圍”特征。在歐盟《凈零工業法案》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雙重擠壓下,2024年光伏產品出口額繼續下降,出口量各環節增減不一。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出海+本地化生產”破局,對23個國家光伏組件出口額增長超1000萬美元,對33個國家組件出口額增長率超過100%。組件端出口亞洲與歐洲差距縮小。
盡管行業高速發展,挑戰依然嚴峻。光伏產業上游制造業面臨內卷式競爭與虧損壓力,西部地區棄電率上升,分布式光伏受限于電網承載力,儲能系統集成能力等有待發展。
“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行業現金流危機加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2024年光伏行業發展回顧與2025年形勢展望”主旨報告中指出,在價格快速下降的情況下,企業盈利空間被嚴重壓縮,行業面臨系統性風險提升。
政策市場雙輪驅動技術攻堅 2024年風云變幻,面對2025年,行業將迎來更復雜的“競合博弈”。
全球市場方面,行業專家認為,全球光伏裝機將繼續保持增長。王勃華表示,預測樂觀情況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同比增長10%。
盡管增速相比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有所放緩,但考慮到光伏產業已步入成熟發展階段,這一增長率依然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和行業韌性。
“2025年全球光伏裝機預計達到69800萬千瓦。”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譚佑儒認為,除中國光伏市場維持平穩增長以外,美國、印度、東南亞包括歐洲的光伏增長都會迎來比較可觀的發展。
中國市場方面,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仍將維持高位。樂觀情況下,新增裝機將達到25500萬千瓦。但從供應和價格方面來看,光伏裝機不斷提升的同時,光伏供應鏈陷入了艱難局面,光伏制造產值呈現下降趨勢。產能結構性壓力仍在,行業集中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面對多重挑戰疊加的復雜局面,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從供需兩側發力,標本兼治,促進產業提質升級”,為光伏產業破局指明方向。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負責人強調,將引導地方合理布局光伏項目,減少單純擴產項目,通過提高資本金比例與技術標準提升行業門檻,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
政策層面正加速構建市場化支撐體系。相關部門近期接連釋放改革信號: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推動儲能配置從“政策強制”向“市場驅動”轉變,探索新能源上網電價“保量保價”與“市場競價”雙軌并行機制,并加快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光儲氫一體化等新業態政策落地。
雖然國內市場增速或放緩,但技術創新仍是核心驅動力。光伏技術的持續進步和生產成本的不斷優化,是推動光伏裝機容量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行業專家表示,2025年光伏技術創新將進入“攻堅期”。
技術創新持續加碼。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正式發布《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4—2025年)》,首次納入XBC電池和組件、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指標,產能出清倒逼企業向“技術溢價”要效益。
“光儲平價時代即將到來,市場容量持續擴大。陽光電源不參與價格戰,我們的目標一直都是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充分釋放光儲潛力。”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趙為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雙碳”目標是挑戰更是機遇,堅持長期主義,持續技術創新,才能穿越周期。
在政策與技術的共振下,產業生態加速重構。中國光伏產業正以技術創新為矛、供需協同為盾,在全球化競合中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責任編輯:沈馨蕊
轉載:https://www.cpnn.com.cn/news/zngc/202503/t20250303_1776975.html